□本报驻京记者 寿蓓蓓
7月2日,中日就贸易争端进行首轮磋商的前一天,本报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部副主任、负责研究中日经贸政策的专家李光辉先生。
《南方周末》: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声称不向中国低头,态度强硬,增加谈判筹码。如果日本不取消对中国三种农产品的紧急限制,中国政府在谈判中会作出重大让步,取消对日本的反限制措施吗?
李光辉:我想不可能答应,中国政府会坚持原则。你为了保护你的市场,我也要保护我的市场。日本先挑衅起来的,我作出反应是正当的,二者是因果关系,如果中国不这样做,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国家利益在哪儿?
双方态度都很强硬,但日本方面这次来到北京,回到谈判桌前就是一个进步。
中国对何时结束反限制措施,没有限定具体时间,从选择的产品来看,贸易额很小,说明中国重视中日关系,意义在于要让日本知道,中国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不要随意歧视中国。中国也不愿意采取反限制措施,经过几次交涉,日本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在被日本逼迫无奈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了应对措施回敬,已经做得有理有据,这时候就要求日本政府拿出诚意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继续下去将是两败俱伤。
日本如果要取消的话,我想咱们也要作出取消的决定。
《南方周末》:这次磋商会有什么结果吗?
李光辉:这次不会有什么结果,只是双方交换意见,能够达成一个原则性的共识就很不错了,诸如“中日贸易摩擦问题一定要解决”,然后在这个框架下大家交换一些意见,回去再各自拿出解决方案,然后继续谈,肯定要由更高一层次的来决策。
《南方周末》:是在7月之后吗?会拖到11月中国可能入世的时间吗?
李光辉:我想应该是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之后,才能有一个结果,届时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一定会有调整。
日本对我实施限制措施的决定在4月10日,大选之前,为了拉农民选票,现在面临7月参议院选举,同样有政治因素,小泉如果选票不超过半数可能就结束政治生命了,包括教科书篡改历史、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都是为了迎合右翼势力,争取更多的选票。
日本目前经济萧条,它的整个GDP1—3月份缩减了0·2%,全年按正常的应缩减0·8%。贸易顺差和贸易量对它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而且中国这个比例超过10%,如果贸易战继续升级,对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跟日本的贸易战激化,也会给中国外贸甚至经济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这3种农产品的限制,对中国沿海,像山东、福建生产农产品的企业或农家,造成很大影响。它现在先限制农产品,如果它进一步限制工业品的话,比如机电产品之类,对我国的影响可能就会显现出来。
但解决的时间很难说,这要看日本整个对外经济战略,变数太大,特别是政治因素搀杂在里面,不会按正常的经济利益角度判断。布什上台以来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如果美国把日本作为在亚洲行使战略意图的棋子,美日联合遏止中国,问题就更复杂了。
《南方周末》:日本首次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您认为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李光辉:自1955年加入WTO以来,日本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还是第一次,对亚洲国家好像也是第一次。随着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在顺差减少的情况下,日本对本国市场采取保护政策。我认为日本是想把中国作为一个靶子,实施限制措施进行练习,也是一个警示,以后这种摩擦将频繁发生。日本可能针对其他产品、针对其他国家,不断采取这样的措施。
在贸易自由化前提下,摩擦仍然存在,而且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比如欧盟与美国、美国与日本之间,经济摩擦、贸易战经常发生,但中日之间还是第一次。
中日处在一种特殊的背景下,从历史发展、文化背景、人们的心态来讲,它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如果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发生这种争端,大家可能不会认为严重到这种程度,其实,作为一个国家,不管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现实就是现实,肯定要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去解决问题。
《南方周末》:国内一直担心入世对我国农产品造成冲击,既然日本声称采取保障措施符合WTO规则,那么中国入世之后,能不能如法炮制,动用贸易保护条款,保护我国农产品或其他产品?
李光辉:入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农产品肯定会遇到冲击,中国即使采取同样的保护措施,也必须符合世贸组织原则,符合成员之间就具体产品达成的双边贸易协定。
日本是靠自由贸易发家的,一直打着贸易自由化捍卫者的旗子,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却首先采用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违背了世贸组织发展的根本性原则,违背了它自我标榜的贸易自由化原则。
日本的开放程度排行第64位,在发达国家排在最后,日本对市场的保护,特别是农产品的保护,严重程度超过很多国家。当然,世贸组织的法律法规也有很多不那么完备,有空子可钻的。世贸组织建立发展的过程,也都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所以它是不是公正的?有的喊的是公正的,但做起来有偏差。
《南方周末》:日本6月28日向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投诉,说中国的还击行为违反了WTO规则。日本挑起贸易战不违反WTO规则吗?如果入世,中国按WTO规则解决这一争端,胜算会有多大?
李光辉: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实行限制,首先违背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性原则。世贸组织成员对一个国家的产品实行调查的话,也要对其他成员进行调查。而日本只对中国3种农产品实行了并不详细的调查,美国等国的一些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率也比较高,日本却没有对其进行调查。
再者,实施之前要跟中国进行协商,拿出充分的数据,但日本直接就实施了。这就是一种歧视性的措施,包括6月8日,日本没有进行任何检验,就对我国家禽全面限制进口,也是很不正常的歧视性措施。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到了矛盾比较大的程度。日本的做法还违背了其他条款。
再者,中国现在不是世贸组织成员,虽然正在谈判,而且年底可能加入,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对待中国是不合理的。
如果中国入世,一定会提请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处理这一贸易争端,DSB必须在一个月内成立专家组进行审议,当事方可以对专家组的报告提出上诉,上诉机构的报告具有终局效力。
迄今,因随便动用贸易保护条款,而被受害国起诉到WTO的国家的败诉率为100%,今年5月1日,针对美国发动的仔羊肉紧急进口限制措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向WTO提起了诉讼,最终以美国败诉告终。
如果有关成员不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裁决,胜诉方经DSB授权,可以采取准许的报复措施。截止到目前,所有的败诉国均履行了DSB的裁决。
《南方周末》:中日贸易战给即将入世的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李光辉:中日贸易摩擦是比较大的一件事,发生在我国即将入世、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两个贸易关系很重要的国家发生这样的贸易战,对中国企业、中国政府来说意义更为深远。
政府一定要考虑到怎样建立预警机制,解决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政府要真正了解自己与对方国家产品的质量、竞争力,一些问题要事先能够进行分析,各国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协商的机制,当出现贸易摩擦,有这样的机制来解决,才不至于由摩擦升级为贸易战。
对于入世和贸易摩擦,政府要加大研究力度,在什么程度应该怎么做。比如日本搞一套很系统的分析,我国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它限制我们农产品,造成损失到什么程度?这些事发生了谁去统计,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企业,入世之后,中国的经济将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企业从经营目标、产品竞争力、销售来看,不要把它定位在国内市场,经营要全球化,从销售到管理、经营都要按照国际水准、方式来操作。如果目光局限在国内,经营方式只是投机取巧,就适应不了发展趋势,企业就要倒闭。
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已经逐渐减少,非关税壁垒正在抬头。技术壁垒、绿色(环保要求)壁垒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达不到标准就无法进入它的市场,这比关税壁垒还要残酷,无法通过谈判等方式解决。因此企业一定要按照国际标准体系来做,才能避开这类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贸易摩擦现象十分正常、普遍,不必一遇到就紧张,无论中国企业还是政府,一定要仔细研究WTO的游戏规则,从中找出可以利用的,同时执行国际准则,产品、国家才有竞争力。
7月4日中午,中日两国政府就双方贸易争端问题举行的局长级正式磋商结束,由于双方在原则问题上各持己见,磋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