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成了黄金地 每平方公里税收19.9亿元

2001年06月27日 10:21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 林志平 杨燕青 从地图上看,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的形状就像一顶帽子,就是这顶只有6.4平方公里的“帽子”,去年变戏法般地“变”出127.4亿元的税收收入———平均每平方公里提供的税收收入高达19.9亿元,这几乎是上海平均水平的100倍。今年1-5月份外高桥保税区又实现税收45.23亿元,其中由税务机关征收的达14.58亿元,同比增长7成左右。

  这可能让人有些费解,既然是“保税区”,何以能成为税收“黄金地”?所谓保税区,就是自由贸易区,它是置一国(地区)领土之内、海关管辖界限以外、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区,但是,别以为保税区就是无税区、免税区。据有关专家介绍,保税区内的企业同样需要依法纳税,只不过和非保税区相比,有着更加广泛的税收优惠。正是由于保税区具有自由贸易和税收优惠等“亮点”,才为“寸土寸金”的税收收入预留了空间。

  在全国的15个保税区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连续几年来,该保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和工商税收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到去年底,外高桥保税区已批准项目4383项,其中“三资”企业投资项目3018家,吸引外资42.3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76亿美元,同比增长60%以上;完成工业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70%。从产业重点来看,外高桥保税区近来在保税仓储、物流分拨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截至去年底,已吸引了376家来自136个国家和地区的仓储物流分拨项目落户,70多家中外著名企业在区内设立了物流分拨中心,区内物流分拨企业实现工商税收2.78亿元,是1997年的10倍多。

  在中国“入世”在即的背景下,自由贸易区更象一块磁石紧紧地吸引着跨国企业。不少国外公司已将外高桥保税区视为面对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和进入中国市场的“探头”。据悉,今年外高桥保税区的封关运营面积将获得进一步的扩大。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