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也竞价 拍卖式商店新鲜亮相

2001年06月26日 13:39  新闻晚报 

  实习生洪浣宁/文

  本报讯“65元一次,65元两次,65元三次,好,成交!”一分钟不到,一辆崭新的滑轮车就找到了买家,昨天笔者在地铁一家商店看到了这样一个奇特场景。明明不是拍卖行,却做起了“拍卖”生意,这是近日沪上商家推出的新销售方式。

  笔者在现场看到,3块钱一个手机座、35元一把剃须刀、30元一架挂钟就在顾客们的竞价中被一一销售出去。“拍卖师”喊出底价,一旦无人应价就迅速把货品撤掉,留待下次拍卖时再“上架”。没有苦口婆心的推销,也没有软磨硬泡的还价,“拍卖师”如此爽快,自然也就引得顾客们跃跃欲试。粗粗计算一下,短短十分钟内竟成功地卖出了六件商品。

  在这家商店里,商品的拍卖底价一般都低于市场价,商家在保底的基础上让顾客按照自己的心理价自由竞价,同时又根据商品价值的大小确定不同的加价数额,即“举手价”。举例来说,一个手机座的“举手价”是1元,而一辆滑轮车的“举手价”则是5元。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