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宁/文
人民网[微博](20.100, 0.19, 0.95%)6月12日电“台商到大陆投资挡也挡不住,这是生存问题。台湾当局应该反省能为企业提供什么环境,一味地强求企业根留台湾不现实。老实讲,我们都是中国人,台湾当局不愿承认一个中国,至今不三通,企业怎么根留台湾?而在大陆,欧美投资蜂拥而至,台商不来,自有其他外商投资,而台商不去大陆去哪里?光呆在只有2000余万人口的台湾怎么生存下去?台湾如果再不开放三通,就要逼迫台商引刀自吻了。”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王勋辉吐露心声。
台湾当局面对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潮人为设置障碍,提出“戒急用忍”,要求企业根留台湾。对此,赴大陆投资的台商如何看待?苏州是台商投资的密集区,台资企业逾230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王勋辉的心声或许有一定的代表性。
身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勋辉,1992年就从台湾来到苏州新区投资兴业,难怪笑称自己是“老苏州”,2000年9月,他当选为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公司、协会一肩挑,他显得很轻松,“我2年任期内最重要的职责是服务台商,接任会长至今,我还没碰到头疼的事,相反接待的台商多是询问投资设厂事宜,有的台商尚未投资先在苏州购置房产。”
提起苏州,王勋辉赞不绝口,“台湾的调查报告表明,苏州的投资环境名列大陆首位,政府效率高,很规范,海关等都没有问题,台商纷纷往苏州跑。有人也许会以为中化这样的大企业以及我这个会长受到特别照顾,其实不然,我接触了很多中小企业,他们同样受到很好的服务,当地政府并不是在台资企业来了以后就置之不理,而是继续关心。”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由台湾中国化学(7.100, -0.02, -0.28%)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第二制药厂、中国医药(10.080, -0.01, -0.10%)公司合资,现有员工300多人,是台湾制药行业在大陆兴办的首家合资企业,生产片剂、粉针剂、胶囊、维生素等产品。血浓于水在王勋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98年,中国抗洪赈灾,当时苏州中化尽管亏损,仍慷慨解囊捐赠了价值150万元的药品,1999年,苏州遭遇洪灾,苏州中化又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药品。尽管到大陆投资已近10年,王勋辉仍懊悔来迟了,“在大陆投资的欧美医药厂商,先于台湾医药企业抢占商机,现都已成气候。台湾医药企业在只有2000万人的市场上杀得头破血流,只有在大陆立足,才有可能进军国际市场。”
王勋辉透露,从2001年起,台湾中国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将把研发中心陆续移到苏州,原因在于,这里人才济济,在台湾养1位博士的钱,在这里可养5位博士。台湾中化研究所有100多名博士、硕士,每年要花8000多万元新台币去养这些人,若拿这些钱在大陆聘用研发人员,日子太好过了,而且大陆人才专业素质高于台湾,这不公平。不是我们愿往大陆跑,企业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经济规律。
大陆是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传统制造业台商为了在国际上保持产品成本优势,不得不到大陆投资,同时,任何一个厂商都无法不把眼光放在大陆市场,台商若不能及时布点,无异于把机会拱手让人。目前,在大陆的台资企业至少有4万家,台湾民众每年进出大陆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早日三通,实现和平统一,才是顺应时代潮流、合乎民意的明智之举。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