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民调查显示:现在不是花钱的好时机

2001年06月10日 10:39  人民网-江南时报 

  林查

  近日,零点调查发布了2000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城市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处于低位平稳状态。其中支撑消费者正面感受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认同,个人财务变化维持稳定,而消费时机认定则明显负面。

  -女性认为“现在是花钱的好时机”

  构成“零点消费信心指数”的三项指标分别为对国家目前经济状况的评价、对个人财务状况的评价和对“现在是花钱消费的最好时机”的认同度。目前只有近1/4(24.5%)的市民对“现在是花钱消费的最好时机”的观点表示认同,相反对此不认同的居民则达63.1%。

  这项调查采用国际间专业新闻机构流行的消费信心指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基于在2001年4月由零点调查完成的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郑州、成都、南京、西安、沈阳等10大城市4728名18~65岁成年市民的随机抽样访问结果。这项研究将以年度连续横截面研究的方式进行,以期可以描述市民消费信心指数变化的具体轨迹。除对都市市民的研究以外,对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的监测结果也将陆续公布。

  总的看来女性对“现在是花钱消费的最好时机”这一说法更有同感,认同者有25.9%(男性为23.2%),且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为最(赞同比例为32.8%);消费时机认同度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18~25岁是消费信心最旺的年龄段,有29.5%的群体对目前消费持乐观态度,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群体中仍然有6成以上(60.3%)表示悲观,其他群体则更高;家庭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市民,均有3成以上的市民认同“目前是消费的最好时机”,而家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家庭中平均只有22.3%的市民持乐观看法。

  -长线投资动机阻碍市民花钱大手大脚

  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2001年市民对“现在是花钱消费的最好时机”认同率有一定下降,主要表现在同意此观点的群体在减少,而不同意的则略有增多。

  交叉分析显示,市民的消费信心度中的消费时机认定与其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与学历和职业的相关性不大。

  目前市民的消费信心度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消费动机明显不足,其原因既有个人收入增长有限的因素,也有居民个人自我保障(养老/子女教育)和长线投资(买房/购车)动机导致储蓄率依旧居高。进一步启动市民消费似乎是一件缓慢而又细致的工作。

  -四成以上居民对增加收入表示乐观

  在收入方面,本年度市民对自己的收入预期评分(3.42分)比去年(3.52分)下降0.1分(此结果是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求得,1分代表“有大幅度下降”,依次,5分代表“有大幅度增加”)。市民对未来收入乐观预期者与悲观预期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8%和15.4%,两者之比为3.10:1,2000年度的同一比值为4.59:1。由于收入预期的悲观群体比例在上升,乐观群体几乎没有变化,所以整体来看,市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信心略有不足。

  -收入预期年轻男性最自信

  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男性居民显得比女性要乐观一些,男女受访者之中认为会“增加”的比例分别为51.4%和43.7%,女性更多地认为收入可能会“与现在持平”。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中以18~25岁者对未来最有信心,接近8成(79.3%)认为未来收入会增长。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对未来收入预期增加的比例也直线下滑,真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现有高收入和高学历是预测收入增长的重要自信点。

  市民对未来收入水平预期乐观与否直接建立在现有的家庭收入状况基础上,认为未来收入会增加的比例明显地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多。

  家庭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者有7成左右(69.6%)比较乐观,认为未来收入会增加,而800元以下者的这一群体大约只占到总体的1/3(34.1%)。以现有的收入境况为背景预测未来,似乎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更加贫穷。与此类似,市民未来收入预期与其知识水平明显地成正相关变化,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没有足够的知识的确寸步难行。

  -广州市民对涨价最不敏感

  本次调查获得的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接受度分值为3.49分(该得分是基于市民对当前物价波动的五级量表的评述,1分表示“很难承受”,依次递增,5分代表“完全可以承受”),其承受状况介于“一般”和“基本可以接受”的中点位置,较上年度(3.70分)有小幅下降。目前市民对于物价较易承受的群体和较难承受的群体比例分别为63.8%和20.5%,两者之比约为3:1。

  经交叉分析发现,市民对于物价波动的心理反应与其性别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看来,男性对于物价波动显得比女性坦然,表示“可以”承受的比例分别为66.2%和60.4%。究其原因恐怕与男士们对普通日用消费品的价格知之甚少有关,所以女性一方面担当着家庭采购的重任,另一方面就会在无形之中对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从不同城市来看,广州市民的通货膨胀压力感最小,对物价波动反应乐观者接近3/4(74%),北京、上海和南京三地居民的通货膨胀压力感也较轻,相比之下对物价相对敏感的地区是大连、西安和武汉。研究人员还将10城市按地域分类做了研究,对于物价波动一线城市(含北京、上海、广州)市民比二线城市(含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郑州、大连、沈阳)有更好的心理适应性,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有关,而且一线城市在商品服务和价格监控体系上也做得更加完善。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