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搭建风险投资的平台

2001年06月07日 13:3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苏会志 李恒娟)经济界人士认为,毋庸置疑,中国正在成为国际风险投资聚焦的地方。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风险投资将如何抓住这一机会,搭上这趟承载着金融、企业运作、科技等众多因素于一体“国际列车”;中小企业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能力,吸引住投资者,这一系列难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尽快搭建一个基础坚固的风险投资的平台。

  缺席的法律体系 大打折扣的信用

  当前,中国仍有大量阻碍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

  风险投资要想长足发展必须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一套良好运行的机制和规范的市场体系下一整套法律、法规来保证。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市场体系不健全,缺少风险投资发展所必需的机制和相配套的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没有跟得上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实践。中国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境外的风险投资公司进入中国只能依据国际惯例来运作,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一些法律上是空白的,而可遵循的国际惯例又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也因此抑制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风险投资要运行并有良好的发展,除了基本法律制度保障外,需要有与风险投资主体有关的特殊法律制度,如《公司法》、《证券投资法》、《产业投资法》、《投资基金法》等。国内的风险投资所遵循的《公司法》中一些条例与风险投资的真正运作所需要的法律是有冲突的,而《产业投资法》、《投资基金法》还没有出台,这点让国外的风险投资家们想出手,都不敢出手,更不要说资金不够充足的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了;另外风险投资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法律不完善,如《知识产权法》中尤其针对保守商业秘密和数据库的有关条例并不明确,此点造成众多国外公司只能遥望中国市场却步不前,国外公司的技术转让也成为难题。

  哈佛大学毕业、现就职于路透社风险投资公司的尹正曾说:“中国的信用问题令国外的风险投资在中国大打折扣。在美国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CEO的考察,可能占审慎调查比重的65%,而在中国对被投企业管理者的考察要占到85%的权重,就这样还不放心。”“风险投资的钱‘打水漂’是太容易了。”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退出机制――非一个二板市场了得

  国外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一般有四种:公开上市(IPO)、并购(M&A)、企业回购或卖给第三方企业,以及因投资失败而进行的资产清算。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风险资本主要是通过首次公开上市发行股票和并购方式出售所持股份。据麦肯锡的风险投资专家介绍:“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上市和出售的方式比例为20%和80%。近3年众多风险投资公司选择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现在众多专家和风险投资家都在呼吁尽快出台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出口。退出机制不健全的确是国内风险投资者举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有了二板市场,风险投资就会阔步向前,退出机制就解决了。

  麦肯锡的风险投资专家称:“国外风险投资都要在最佳的时机退出,退出时要考虑几个因素:根据对市场的了解,预测不同时间退出的项目回报率并选择最高回报率时机退出;具备退出的渠道;有买主并有合适的出价;资本市场的状况和机会;需要兑现一部分现金来投资新的项目;或者根据自身的投资理念像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GAP公司一样,不能再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时退出等因素”。所以退出时除了资本市场和退出渠道的考虑外,还有自身的投资理念等众多因素。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是要做一个像中国诸多的投资公司仅是一味追求短线获利退出,还是要做一个像老牌的GAP、华平,刚刚成立的联想投资有限公司一样以“为被投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为主导理念的资本与管理同时输出的负责任的积极主动型的风险投资公司。

  退出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卖给有着共同产业背景的跨国集团或第三家大企业。INTEL、MOTOLOLA、IBM[微博]、MICROSOFT已经将中国视为21世纪的人才和市场的发源地,已经准备好风险投资基金。作为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应该在投资时考虑到被投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本身与这些大企业的关联性和战略联盟方式,以寻找和创造更多的退出机会。同时中国更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起来的大企业来为风险投资提供出口,共同带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公司来讲退出问题是选项、审慎调查、投资、管理、退出、融资等投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进入项目时就要考虑到退出问题。

  因此,退出问题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完备的资本市场,透明的监管体系,制定完备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原则和标准,执行度强的会计系统,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等一系列的系统设计。

  中国高科技企业缺乏吸引投资的魅力

  风险投资要么买人,要么买技术。在中国现有环境下,风险投资公司更注重对人的挑选,只有卓越的管理者才能带出卓越的企业。没有柳传志,就没有今天的IT巨人联想,没有张瑞敏,就不会缔造出家电的龙头老大海尔,还有众多把企业从小带大的中国企业家们。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家们来说,无疑都在找一个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者。“开创高科技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高层管理者。不幸的是在高科技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只知道赚钱,但是我本人依然会继续寻找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去寻找还未开启的大市场,或者更高的预测回报,或者是最优秀的企业战略”,一位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家这样说。

  被投企业的技术是否是核心技术,是否是被资本市场所看好,这点是风险投资非常重视的因素。

  人和技术足以证明未来投资是赢家还是输家。中国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递交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准备好了吗?

  具备了上述条件,才会有更多的风险投资大量涌入,中国大量高科技企业才会出现飞跃。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完)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