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专稿(记者褚宁) 江苏省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投资市场这个“足球场”上不再冲锋射门,而是当起了国有风险投资的“守门员”。近日,江苏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开始招聘第二批基金管理者。去年8月,他们从具体项目的遴选和管理等繁杂事务中抽身而出,首次招聘基金管理者时,曾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今二度公开招聘管理者,说明“江苏高新”认为“守门员”的位置更适合自己。
上次是上海的两家民营公司中标,分别托管了江苏省6千万和3千万的两笔国有风险投资———政府风险基金,由民营公司、而且是外地的民营公司管理,从中不难看出江苏省改革国有风险基金运作机制的魄力。谈起第一批中标的两家上海民营公司,江苏这家公司的风险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郭顺根说,上述两家公司受聘管理江苏省政府设立的风险基金,并非因为是上海公司,也不因为是民营公司,它们都是根据江苏高新的招聘条件经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它们是外地的、民营的公司,那仅仅是碰巧而已。这次的招聘,同样只看标准,不问“出身”。
1992年,江苏省财政拨款,成立了江苏省科技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经过2000年5月的重组,这笔基金的总规模已经扩充到了6.5亿元。重组前,这笔基金一直由江苏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直接管理和运作。改为聘请专业风险基金的管理人,是不是把自己的钱“冒险”交到别人手中去经营?“江苏高新”念的是怎样的一本“生意经”呢?郭顺根介绍说,按照“江苏高新”和受聘管理人的合作方式,基金管理人每年可以拿到2%到3%的管理费用,同时,作为激励他们可以拿到项目成功后资本增值部分的30%。在确定风险投资项目之后,基金管理人必须拿出投资总额10%的资金与江苏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的90%的资金捆绑在一起,投入风险企业。另外,管理人还需再融资同等款额投入所选中的企业(必须是江苏省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样,不仅管理人的利益和他们的工作成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多了一个融资的渠道,———“江苏高新”以这样的办法利用自己的资金“拉进”了民间资本,使风险投资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操作听听很简单,其实“守门员”也并不好当。据介绍,除了以上谈到的对基金管理人的“制度化约束”,江苏高新选择风险基金管理人还有诸多条件,他们对应聘公司的资质考察最为严格。首先,应聘管理人的公司注册资本不能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或60万美元,同时董事长或总经理所拥有的股份不能低于10%。由于风险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有其特殊性,所以这样的条件能够保证管理人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风险意识。此外,还要看基金管理者是否有可靠的融资渠道和优良的业绩,等等,“江苏高新”恨不得将受聘公司放到显微镜下细细考察。如此这般千挑万选出来的“前锋”,其“射门”水平该是可以信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