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召开的两大国际性纺织工业展会,出现“爆棚”场面——
展区面积创下新纪录
将于明天开幕的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海国际产业用纺织品/非织造布展览会,所租用的上海四大展馆居然无法满足展商需要,主办者只好在馆外广场搭建临时展棚,展
区面积达到了创纪录的4.3万平方米。
如此“爆棚”场面,在历届纺织展会中尚属首次。此次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家厂商参展,其中海外展商超过400家,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英国等都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国家展团,意大利展团的展台面积达到1900平方米,我国太平洋机电(集团)公司更达到2500平方米。
据主办单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和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负责人介绍,此次展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世界著名纺织机械厂都带来了各自的最新设备。
半个多月前,上海举办了国际服装文化节。如果说服装节展示的是纺织业的今天,是让业外人士看纺织;那么,今天的纺织展会则是业内人士的一次盛会,他们在为纺织业未来的竞争作准备。
“朝阳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说起展会“爆棚”的原因,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杜双信说,这与我国纺织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密切相关。
在经过“九五”大调整后,我国纺织业走出了困境,去年实现利润290多亿元,创下历史最好纪录。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超5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9%、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3.6%———纺织业在我国出口创汇中的作用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所增强。
纺织业从遭遇“寒冬”到步入“春天”,原因固然多样,但两大“撒手锏”功不可没:一是压锭,二是技改。前者,在悲壮地淘汰了940万落后棉纺锭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者,用一个数字便可见一斑:去年我国进口纺织机械达到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52.7%。
产业调整、技术革新,终于使我国纺织业有了质的飞跃。
上海毛纺业大胆从德国引进国内首套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KROY”后整理设备和测试设备,还从瑞士引进40台剑杆织机……技改的结果是:每年设计新产品500种以上,外销产品中50%以上为国际名牌服装所采用,销售额、利润、出口创汇均大幅上扬。山东纺织业近两年投资上百亿元,实施了320个高新技术改造项目。如今,50%以上的装备已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深精加工产品的比重达60%以上,新品数量超过品种总量的1/3,大多出口海外。
类似的例子在各地还有。这说明:纺织业并没有沦落为“夕阳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意这样的观点:产业无所谓“朝阳”、“夕阳”,只有技术上的“朝夕”之分。注入了“朝阳技术”的传统产业,同样会重焕生机。
伴随着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一批新纺织基地涌现,纺织业的“火车头”迫切需要获得国际最新信息,来参与世界竞争。
在更高平台上与世界对话
纺织业眼下正面临一个最大机遇:中国即将加入WTO。
早有专家指出:中国加入WTO,纺织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乐观的预测是:一旦“入世”,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31%。
机遇来临,得看能否抓住。尽管我国纺织行业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
“内”———品种开发和设计创新能力薄弱;
“外”———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传统纺织品生产国,正逐渐赶超我国。
调整工艺、设备和采购新的纺织化学品,以适应国际贸易的新要求,显得尤其重要。今后5年中,上海毛纺行业将投资4.3亿元用于技术改造,瞄准的全部是国际先进水平;而传统基地绍兴,将在3年内安排8000万元资金,贴息扶持高新技术和重大技改项目,创建中国的“纺织谷”,使生产基地变成出口基地。
纺织业期盼在更高技术平台上与世界对话。(本报记者 吴焰)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