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后,假日“黄金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多大?请看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月度监测评析—
4月份,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国内消费市场活跃以及海关进口额增长速度提升的影响,综合经济景气评分比一季度提高2分。各项宏观经济监测指标运行平稳。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黄金周”消费已扩展成“黄金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假日经济现象。
“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
权威调查显示,市场消费增速加快的原因,除了国家公务员和企业事业职工增加的工资从4月份起逐步到位外,主要则是“五一”消费旺季提前,不少消费者为避开高峰,主动调整时间提前出门旅游。主要旅游城市4月20日前后就进入旅游旺季,各地商场也及时抓住商机,大力促进了商品销售。“黄金周”为什么会扩展成“黄金月”?我们从1999年国庆节以来的六个“黄金周”假日经济现象中,可以找到答案。
(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高速增长。从1999年国庆到2001年“五一”,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增加了1.6倍,旅游收入翻了一番。2000年“十一”和2001年“五一”旅游人次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96%和60%,而旅游收入则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6%和59%。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同时期的工业、投资以及其他居民消费增长所无法比的。
(二)“黄金周”期间,社会消费全面快速增长。1999年“十一”以来,含有“黄金周”的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2000年5月和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和10.4%,是当年增幅的最高点和次高点,今年春节所在的1月增长速度达到了12.6%。表明因“黄金周”出现而产生的假日经济现象在启动居民消费,缓解内需不足压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假日经济对宏观景气增长做出重要贡献。1995年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4%,到2000年底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3.6%,“黄金周”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2000年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黄金周”的旅游收入达到了564亿元,占全年GDP的0.6%,而到了今年的一季度,春节“黄金周”收入占当季GDP的比重则又上升到了1%。
由此可见,在居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后,合理、充裕的休闲时间,将有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经过六个“黄金周”的洗礼后,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都趋于成熟,有关部门如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也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接待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创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说“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表明假日经济正在摆脱最初的盲目状态,趋向稳定健康发展。
继续提高假日消费的贡献度
不过,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主要旅游城市和铁路航空的接待能力已经饱和,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接待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尚需时日。当前只有改变假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不断丰富假日消费的内涵,才能继续巩固和提高假日消费对宏观经济景气增长的贡献度。
第一,打破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即将出台的带薪休假政策将有助于打破休闲时间的限制,将“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甚至“黄金季”,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
第二,平衡地区间差距。西部开发要抓住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改变西部地区假日经济热度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的现状。
第三,“假日”等于“旅游”的传统模式,压缩了假日经济增长空间,也使旅游业不发达的城市在假日经济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我们要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为人们提供更多文化、体育、娱乐项目和产品,不断拓宽假日消费的领域,寻找假日经济的新增长点。(赵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