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东省工业企业(集团)50强

2001年05月28日 11:41  南方网-南方日报 

  经广东省统计局综合分析大量的统计资料,2000年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已新鲜出炉。50强在地区分布、行业分布、规模、效益上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笔者为此专门走访了有关部门,就50强之“大”、“强”、“重”等进行全面的立体式解读。50强之“新”

  深圳占21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25席,体现了广东产业升级的成效

  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是全省工业企业的精华。从地域上看,50强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珠江三角洲。其中,深圳占21户,广州、佛山和惠州分别占8户、6户和5户。

  从行业上看,50强主要分布在新兴支柱行业。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25户,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4户,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各占3户。从50强的产业分布格局看,不难看出广东近几年适应知识经济潮流、推动产业升级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而从地域及产业综合来看,深圳21户5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出自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惠州能进入地区前4名,也是因为其电子信息业发展迅猛。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凸显电子信息业在广东工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50强之“重”

  利润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5%,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举足轻重

  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显赫的规模效应。2000年拥有资产合计451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1·2%;工业总产值3329·89亿元,占全省的26·7%;工业增加值1109·23亿元,占全省的32·4%;主营业务收入3660·99亿元,占全省的29·6%;利税总额549·58亿元,占全省的52·7%;其中利润总额367·24亿元,占全省的65·0%。由此可见,50强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50强企业的崛起绝非偶然。这是广东实施“三大战略”,增创“四个新优势”,适应知识经济潮流,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举措所取得的重要成果。50强之“大”

  年主营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7户,户均利润总额是全省的256·1倍

  50强集中了全省的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大、效益高等优势。2000年,其主营业务收入最少的也有25·43亿元,最高的达615·7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在50亿元至99亿元之间的有15户,100亿元至616亿元的有7户。

  从户均规模看,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1户等于100多户一般工业企业。2000年,50强的户均资产90·22亿元,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数的123·7倍;户均工业总产值66·60亿元,是全省的105·1倍;户均工业增加值22·18亿元,是全省的127·6倍;户均主营业务收入73·22亿元,是全省的116·5倍;户均利税总额10·99亿元,是全省的207·6倍;户均利润总额7·34亿元,是全省的256·1倍。50强之“强”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是全省工业企业的2·3倍,劳动生产率是全省的4·6倍

  从经济效益看,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0多个百分点,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倍。2000年,50强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94·3%,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67·1个百分点。50强的7项经济效益指标,有6项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资产贡献率为14·3%,高出全省5·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0·7%,低于全省8·2个百分点(负方向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89次,快于全省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1·3%,高出全省6·5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是全省的4·6倍,产品销售率也较高。

  应当指出,进入50强的工业企业大多数具有大而强的特点,但也有企业存在大而弱的问题。50强中有6户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12%;有2户企业出现亏损,占4%。50强之“高”

  50强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比重为45·6%,高出全省工业企业25个百分点

  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创新。50强企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并拥有顶尖技术,大大提升产品技术含量。2000年,50强企业大多已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研究开发中心,其中20家企业集团投入研究开发经费23·31亿元,相当于销售收入的1·3%,略高于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产值比重为45·6%,高出全省工业企业25·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对50强企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2%,高出全省13·9个百分点。

  拥有领先技术是50强致胜的法宝,这使其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优于全省。2000年,50强的工业总产值有76%属于新兴支柱产业,比重高出全省32·7个百分点;只有1·2%属于传统产业,大大低于全省。分行业看,反映我省经济呈现出电子信息产业快速上升、能源基础产业明显加强、家用电器行业稳定发展的新格局。50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39·8%,高出全省20·4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占13·0%,高出全省7·6个百分点;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占12·6%,高出全省9·0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9·5%,比全省略低0·2个百分点。50强之“快”

  完成税金总额183·76亿元,支撑起全省1/5的财力,吸纳了40·78万个从业人员

  作为大而强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基数大,增长1%的份额也大于一般企业,因此国际上大企业的经济增长率一般呈平缓趋势。反观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由于目前正处于兴奋成长阶段,改革转制、重组兼并、强强联合、建立企业集团等做法使其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跳跃式的发展,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奇迹。2000年,50强工业总产值增长31·5%,快于全省13·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26·8%,快于全省1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0·0%,快于全省18·7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增长46·1%,快于全省12·2个百分点。50强之“牛”

  多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奇迹

  广东工业企业(集团)50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

  一是提供资金。2000年,50强企业完成税金总额183·76亿元,比1999年增长27·1%,增幅高于全省工业13·9个百分点。50强交纳的税金总额,相当于全省财政收入的20%,各项税收的22·8%。换言之,50强企业支撑起全省五分之一的财力。

  二是提供就业岗位。2000年50强企业吸纳了40·78万个从业人员,相当于全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8%。这一比例明显低于50强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所占份额,它从一个侧面说明,50强企业大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资金密集型。50强企业对就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以及稳定全省就业形势,因此更值得称道。

  三是提供优质消费品。2000年,50强企业提供的主要产品超过200种。可以说,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应有尽有,而且不断地花样翻新,升级换代。(本报记者 邓红辉 通讯员邱俊 王文森 钟向红 李良胜)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