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忙圈地争开大卖场 国际零售大鳄接踵而至

2001年05月25日 14:13  天津日报 

  本报讯 “五一”前后,本市三家大卖场超市相继开张,以全新的商业理念的卖场氛围,各占据市场一方,并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这表明大卖场作为新业态的主流趋势,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也透露出,随着加入WTO日近,零售业抢点占位的脚步加快,动作也越来越大。

  据悉,目前本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已近20家,无论外资还是土生土长的店铺,均以超大规模的优势聚集了较强的人气。一般汇集的商品都在万种以上,从日常生活必需品到服饰、大小家电,一应俱全。特别是生鲜食品和现场加工自制食品,以方便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适应了一次性购齐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拉动了需求的增长。几乎每逢节假日,各大卖场人潮如流,生意旺盛,许多人把到卖场购物当作休闲的一种方式。

  记者了解到,这些大卖场的扩张速度正在加快,而且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五一”开业的劝业超市海光寺店,以其近两万平方米及3万种商品的超大规模,首次将百货业态引入大卖场,用超市模式经营百货,增设了十几个精品店,探索一种新的卖场模式;在本市已开6家店铺的家乐超市,“五一”前又将近万平方米的南楼北店推出,从方便购物角度,在卖场布局上有别于其它几店,给人一种新鲜感受;坐落河北区新挂牌的米兰超市首家店,则开出了有自己特色的大卖场,该店舍弃大件家电类,重点放在日用百货和生鲜食品类,旨在与商圈周边错位经营。米兰首家店开业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供货商,也引来许多房产物业主上门寻求合作。据介绍,米兰第2、3家店铺选址已敲定,准备年内开业。

  本市大卖场的快速发展,使“圈地”运动日趋明朗化,国际零售业的“航母”已登陆抢滩,本土商业正面临与外强的竞争。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本土超市虽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但与外资商业比,其靠先进的信息数字系统、庞大的国际采购网络和现代促销手段,保证了低成本运转。而本土超市在统一进货、统一送配货方面,还没有进入规范化运作程序,许多卖场仍是单店采购,形不成规模,降不下成本,很难与外资“大鳄”抗衡。据悉,年内还将有几家大卖场亮相,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记者母克勤)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