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闻背景 评述政策走向
孙勇财经观察
从最近已公布业绩的香港13家上市银行的情况看,盈利普遍比前年有大幅增长。
统计显示,13家公布业绩的银行纯利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8.2%到9.25倍不等,同时各银行的存贷款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存款方面,除两家银行的存款有所下跌之外,其余上市银行的存款增幅分别达3.7%到23.56%不等;贷款方面,13家上市银行的贷款增长普遍加快,其中有9家银行的贷款分别获得3.2%到28%不等的增幅,而贷款的增长使各银行资产总量分别上升7%到22%。
首先,影响去年上市银行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并非以往的净利息及非利息收入,而是呆坏帐拨备的显著下降。在13家上市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呆坏帐拨备减幅达50%到90%,其中呆坏帐问题比较严重的工银亚洲及中信嘉华两家银行,情况也有明显好转。从整体来说,香港上市银行的呆坏帐比率已由1999年的平均6%到7%,回落到去年的3%到4%,反映香港银行业已基本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香港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银行的净息差,虽然去年香港的最优惠利率与同业拆息的利率差距有明显拉大,但由于按揭息差显著下跌,拖累不少银行的息差仍然收窄,尤其是大中型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普遍只维持单位数字的低增长,如汇丰和恒生两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只有7.5%和0.2%,只是由于多数上市银行去年的贷款增长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净息差收窄的压力。
但是,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收益中已经变得相当重要。面对资金出路狭窄,按揭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息差收窄等不利因素,香港银行业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争先推出各种理财服务,包括证券、外汇、贵金属买卖、保险、基金及投资顾问等,不少银行开设了个人理财中心,千方百计用优质服务吸引客户。为此,去年大部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获得两位数增长,使银行“非利息收入比”较上年的平均21.5%上升到24.5%。汇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更是高达170亿港元。
香港银行业盈利上升的事实反映出银行业也在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由于资金出路狭窄、来自贷款的净利息收入减少,各银行就千方百计调整业务结构,在非利息收入方面开辟财源,以吸引更多客户。各银行都表示,今年将继续大力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如发展信用卡用户、私人贷款业务及银团贷款等高息产品。
香港银行业盈利大幅度增长的事实表明,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将在银行收益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银行业的这种“中间业务”收入比例还相当低,据估计不会超过10%。这也说明今后银行的业务增长和盈利扩大的空间还是相当广阔的。
还有一个信号是,去年年底开始,香港各银行陆续调整收费政策,宣布向小额存款客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渣打银行[微博]规定,每月结余少于1万港元的存户,要收100港元的手续费。汇丰银行也宣布从7月起,向结余不足5000港元的储户,每月收取服务费40港元。这表明,银行对客户收费是大势所趋,应当引起大陆银行业和客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