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供给杯水车薪
由第78届的4528个到第88届的7503个,“九五”期间,广交会摊位增长近66%,展场总面积增至17.8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展馆。
然而,相对于全国16万家“三资”企业、3万多家拥有外贸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和1万余
家各类外贸公司的需求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
于是,有了炒卖摊位,屡禁不止,据说第88届9平方米1个的标准摊位炒至20多万。
于是,馆外馆如野草般见缝插针地疯长起来,据预测,第89届馆外馆展览面积将首次超过馆内面积。
广交会的摊位历来抢手,“八五”以前要不到,可以怪外贸专营,“八五”以后进不来,就只能怪自己没有实力了。物以稀为贵,巨大供求矛盾交给广交会的,不止是压力,同时还有百里挑一,精选参展商的权力。“九五”以来,广交会又添了一个考察指标:效益。因为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广交会除了成交外,还肩负着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导向任务。
既然是导向,就有超前性,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距离。如果成交和导向对撞,毫无疑问,导向优先。
为人作嫁 用心良苦
广交会展区的变迁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近年来,为了给信息产品、家用电器、生物技术产品、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腾地方,广交会先是黯然辞别草柳,之后又挥泪压缩陶瓷。广交会深知这些消费性很强的传统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甚殷,正是外商的大热之选;更了解现阶段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关涉我国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对众多出口无门的中小企业对广交会的依赖程度,她更有切身体会。每一次馆内压缩都会促成以经营特艺、陶瓷为主的“馆外馆”的热卖,第88届,馆外特艺、陶瓷摊位已超过馆内的3000个,达到5000个……但是,如果不想长期维护用1亿双鞋跟法国人换1架AIRBUS的贸易格局,广交会唯有忍痛搁置眼前的利益,让大路货走开。
对名牌,广交会却是青睐有加,特别关照。自第82届起,广交会将摊位细分为保证性、保持性、分配和招展摊位4类进行管理。其中保证性摊位专门用于培养有志于在国际市场创立中国名牌的企业,对品牌出口额、出口国别地区、国际认证、商检合格率等有近于苛刻的要求。企业一旦入主保证性摊位,便可享受令人眼热的礼遇,不仅在摊位数量上得到优待,而且黄金地段唾手可得。第88届保证性摊位已达447.5个,外经贸部所列的“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品商品”尽在其中,主要都集中在广交会展馆的“金三角”地带。
与此同时,广交会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兴贸战略。为吸引高科技信息企业参展,广交会不惜将摊位费折半,不惜屈尊游说,四川长虹、成都拓普、东大阿派就是被拉来的。此外,广交会还不断扩大重点展区的特装布展范围,开展优秀布展评选活动,以此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包装与品牌宣传。对科技含量高的展区,如医保馆,更是不惜自掏腰包,为人作嫁衣,可谓用心良苦。
第88届,机电产品参展规模比率为22.4%,成交56.3亿美元,占成交总额的37.6%。虽然目前有些信息产品的出口实绩还不尽如人意,但须知,中国外贸出口由数量增长型变为质量增长型,从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本来就绝非一日之功。广交会有幸见证了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与国家一同分担着转变所带来的焦灼与阵痛。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广交会开始了从“国家级大排档”向国际精品博览会的升华。
因为数量有限,更因为她的含纳量,广交会摊位在过剩经济里,仍是为数不多的几种稀缺资源之一。
千头万绪要理顺
不过,广交会太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这座20多年前全国出口100多亿美元时定址的场馆,的确已难以承载现时年出口2000亿美元的负重。由于摊位越来越金贵,摊位分配机制问题也越来越敏感。近年来,广交会每年都在压缩行政性分配摊位指标,扩大招展摊位和保证摊位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环境中,如何进一步突破计划分配体制,解决操作繁复、多头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如何让市场去选择参展企业与产品,又如何协调近期与远期、局部与全局的利益,继续发挥导向与示范功能?还有,如何借助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实现摊位网上管理,使广交会摊位问题透明起来,高效起来?新的分配方案正在酝酿之中。
上图:一座天桥,将广交会的主展馆一号楼与广交会的新展馆(20号馆)的东宝大厦连接起来,为第89届广交会提供1.2万平方米、500多个摊位的鞋帽类、家具类展区。在馆外设新馆是89届广交会举办以来的第一次,亦是广交会为缓解近年摊位日益紧张所做的努力。(程蓉)《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所属专题:第89届广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