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民航票价,是个呼吁多次的老话题。上月初民航总局允许7条航线明折明扣之后,一度有民航票价4月初全面放开的说法。然而最近在武汉召开的国内航线联营协议续签会议却宣布,明折明扣范围暂不扩大。民航当局为啥置乘客呼声而不顾,执意不放开票价?为啥一开始就放开的民航票价,反而由民航当局“禁折令”所封杀?记者日前讨教了权威人士,发现票价放开并不简单。
权威人士指出,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即便让利于消费者,也是建立在薄利多销基础上的。据调查,目前我国民航企业的吨公里成本大体在0.6元至0.7元之间,临近盈亏平衡点,由此制订的机票价格,降价空间实在有限。有人说,我国民航票价比发达国家要高。其实从吨公里成本看,国内外航空公司都差不多,比如美联航的吨公里成本折合人民币约0.67元,票价应该不比我国的低。之所以会出现国外民航票价低的感觉,原因在于飞机舱位结构的不同。国外一些大公司客机的舱位,三分之一到一半是头等舱和公务舱,在赚足这部分钱之后,剩下经济舱的价格确实可以压得很低;根据我国国情,国内航空公司的客机舱位绝大多数是经济舱。因此,不能以国外经济舱票价作为参考标准。
当然,如果国内航空企业在加强管理、优化机队结构、提高飞机日利用率、减少非营运人员等方面下功夫,成本就会远离盈亏点;如果民航企业通过重组做大做强,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届时票价降价空间就比较大。权威人士说,目前也不是没有价格弹性,在30-35%的幅度内调节,是可能的。问题在于,现行体制下,票价放开很可能演化成航空公司为争夺客源而不惜恶意削价,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企业亏损越来越大,服务质量越来越低。权威人士认为,目前的理智选择是实行民航票价有限度放开。即“宏观调控、微观放开”,由民航总局制定一个最高价和最低价,中间幅度让企业自主调节,而且必须明折明扣,实行多等级舱位;另外还必须配套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监察执法体系,对不正当竞争进行处理,以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权威人士说,民航票价的完全放开,应该是在民航彻底政企分开、民航企业实现多元投资主体、市场日益成熟、监管日臻完善之时。(记者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