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去年改制企业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4月13日 17:49 三联生活周刊

  巨额银行债务遭逃废

  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企业相互拖欠和以各种形式逃废金融债务现象大量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强调。

  据4月11日《人民日报》2版报道,截至2000年末,在中、农、工、建四家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改制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

  银行要严加防范的信贷风险还包括正在发展中的消费信贷。随着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品种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个人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但消费信贷在总量扩大的同时,也屡屡出现消费者不按时还钱的现象。据报道,浙江某金融单位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初开展住房按揭和贷款购买汽车业务以来,有一成以上的借款人根本就没有在自己的银行代扣账户上存钱,银行不得不开展债务追偿。国内一所知名师范大学的教授介绍说,助学贷款银行给的额度是1200万元,学生申报了5000多万元,最后只贷了400万元。这也不能怪银行,人家要规避风险嘛,关键在于学生信用无法衡量。

  公众得了消费恐惧症

  你知道什么是环保彩电吗?你知道什么是健康空调吗?你知道什么是杀菌冰箱吗?你知道什么是纳米洗衣机吗?可能你知道些,但这可能更多的是概念,用眼花缭乱的概念传播出来的企业创新印象和高科技印象。还有价格战,明明只拿出几百台特价机促销,却宣传降幅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不等;明明只有新旧几款汽车,却大肆宣传“全线大降价”。不守信诺的数字和心理游戏,坑害了众多消费者。

  记者在很多博览会、展览会上就曾亲眼看到售假者“指鹿为马”的行径———拿着涤纶产品说是百分之百的丝绸;拿着化纤产品说是上好的精纺毛料,至于用假商标、假品牌的,更比比皆是。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高达百亿元左右。某些被假冒严重的企业,假冒商品占其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80%。假酒案声犹在耳,棉花造假案和“有毒大米”案又被相继曝光,继而个别地方又相继发现了“毒油”、“毒瓜子”、“毒粉丝”、“毒饼干”等有毒食品。

  经济学家们担心,当善良的消费者反应过来的时候,当消费者开始对企业甚至行业产生反感和不信任的时候,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危机可能已经降临了。的确,如果老百姓喝牛奶时会想这牛奶是否掺了水?抽烟喝酒时会顾虑是否抽了假烟,喝了假酒?买了房子后会顾虑房子是否会塌掉?买了股票时担心是否买了“郑百文”式的“伪装上市”公司的股票?人们怎么会痛痛快快拿出钱来花呢?

  信用危机影响经济

  我们不得不看到,“信用”已构成经济生活的新“瓶颈”。欠债不还、信用退化现象目前已经呈现出从无意到恶意,从个案到成风的“新景观”。

  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明显有待提高。资料表明,早在1998年时,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就达到了近300万件。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有部分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而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提供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信用不足是根本。该研究院课题组的专家分析说,从宏观角度看,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资产信用严重不足,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的财物。大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国家信用(因为我国大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而不仅仅是自身的资产信用,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却做不到。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都已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经济学家认为,12亿中国人的信用相加应该是个天文数字的资源,有利于解开经济发展的难题。但我国公民缺乏信用记载,个人信用无从谈起,有报道说,目前此类信贷规模尚不及银行信贷总规模的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是30%左右。

  热销国债认可国家信用

  4月10日增发的国债再次热销,在低利率的条件下,在投资渠道偏窄的背景下,国债热销并不奇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债热销表明了人们对国家信用的高度认可。尽管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已经是今非昔比,因为这是建立在市场化运行的基础上,有着稳定的群众基础。

  但是,不少证券投资者还是提到了股票市场的“猴王”事件、“郑百文”事件、“红光”事件、“大庆联谊”事件……毫无疑问,信用的缺失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上述事件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当地的投资环境。

  一些人见死不救,社会公德淡薄,则表现为社会综合信用不足。这不仅妨碍人们日常生活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强化了经济领域中具体信用的不足。

  信用问题还直接破坏着社会的法制基础。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历史和现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诚实守信。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缺乏信用,会影响经济主体的活动频率、交往深度,使商品交换减少或者延缓交易,严重影响社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信用关系被破坏,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信用不足还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工具难以发挥作用。

  我国经济正处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关键时刻,缺乏信用等违反市场经济根本原则的行为,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将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削弱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妨碍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社会无信不稳。(记者梁彦军雁宁)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武汉企业改制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2001/04/02 14:08)
山东淄博张店企业改制盘活资产3亿元 (2001/03/12 15:23)
浙江温州市出台执行企业改制职工经济补偿规定 (2001/02/14 11:02)
企业部分改制 首创科技第一大股东有变 (2001/02/14 07:03)
上海浦东公路建设发展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 (2001/01/10 08:18)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春游前别忘了看看“北京郊区旅游手册”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财经频道意见箱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