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混是混不进去的 海外上市成国企第二课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4月09日 07:50 人民网

  继去年中石油、联通、中石化等国企“航母”成功“出海”之后,中海油日前又在香港、纽约实现两地上市。国家经贸委提出,推动国企海外上市,将是今后一项重要工作———

  国际资本市场上波动的股价,会让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公司老总睡不安生;关注公司股价的涨跌,也成为员工每日上班后的一门“必修课”;经营策略或经营业绩上有一点风吹草动,策略投资者就会到公司刨根问底;重大投资决策,还必须得到独立董事的同意……

  这些对传统国有企业颇为新奇的事情,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等海外上市企业,却早已司空见惯。

  如同境内上市绝不仅仅为了融资一样,海外上市给国企带来的观念、机制的变化,以及给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带来的无所不在的压力,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一笔宝贵的财富,国际资本市场也正成为国企成长的第二课堂。

  混是混不进去的

  中海油的管理层不会忘记1999年10月的那段伤心之旅。这年初秋,怀着对国际资本市场的期望,怀着对自身业绩的自信,中海油踏上了漫长的路演征途。只有1500名员工、却拥有17万桶油当量的净探明储量、桶油成本跻身世界最低石油公司行列的中海油,拥有对中国海洋石油的垄断权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它遭遇资本礁石,被迫宣布推迟上市后,在国内外引起的轩然大波。

  “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运作,一个良好的资本故事,就是要传递给公众一个信息:如果你投资这家公司,一定会比投资其它股票风险小、收益大。而传递信息的方式,必须符合国际惯例,也必须迎合投资者的心理。”中海油主承销商美林集团中国区总裁李小加告诉记者。经过认真反思,他们发现,国际资本市场遭遇“寒流”,固然是中海油招股失利的重要原因,但资本故事说服力不强、招股策略不科学也直接影响了上市。为此,他们重点对中海油资本故事进行了三大调整。一是针对中海油已探明但尚未开发的储量占66%,远远高于同类公司的储藏特性,着重强调公司的成长性。二是加入了发展天然气项目的战略,降低公司对油价的过多依赖,以有效控制风险。三是拿出“海油60%的储量、50%产量靠自营”的事实,消除了国外投资者对“专营权”能否长久问题的疑问。

  海外上市也是国有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观念冲撞、融合的过程。摩根士丹利添惠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长根举例说,按照国内的价值观,管理层一个月拿两三千块钱,一样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可是,“讲奉献”在国外投资者那里就行不通。奉行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他们无法理解,如此巨大的企业,经营者一个月拿那么点钱就能为投资者负责?因此,必须进行薪酬制度的改革。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中石化项目负责人李弘也深有同感,我们过去强调量的增长,向投资者展示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而事实上投资者关心的是资本回报率,只有提出翔实的财务预测数据,重点讲好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机制、战略规划与经营运作故事,才能最终赢得海外投资者的信任。

  “国际资本市场混是混不进去的。”中石化总经理李毅中用一串数字道出了海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严格审核:在整个路演过程中,中石化回答了三个证券监管机构的800个提问,见了160个投资者,回答了他们的1200个问题,提问不仅详细具体,而且颇有深度,其中甚至包括了李毅中对回报率计算公式细节的理解。

  联通上市后的一句感慨,听来更有深意:“你不要以为只是在卖公司,其实是在卖管理层,是在卖你自己!”

  把压力变动力

  “中石油在海外成功上市,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在资产、人员、机构的变动调整这种组织形式上的分分合合后面,更深层次的是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中石油副总裁王福成的一席话,道出了海外上市给国企带来的巨大转变。

  过去,石油、石化企业是以生产为中心,单纯追求产量、产值等数量扩张,因此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是“以产量论英雄”,只要井打得快、打得多,储量、产量、加工量上去了,就是好样的。什么成本管理、回报,没人会在意。海外上市,不仅让企业一切围着市场转,而且让利润、公司价值、股东回报“三个最大化”,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

  过去,石油、石化企业是单纯生产型,进入资本市场,让企业实现了从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飞跃。

  海外上市加快了中石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从单一国有法人投资主体变成多个投资主体,不仅实现了产权清晰和法人财产权的落实,由此带来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海外上市还使中石油实现了从旧的经营方式向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机制转变。由于与非核心业务分开,技术服务将由过去企业内部行政分配,转变为国际通行的合同竞标。公司内部体制,也由过去管理局领导二级单位的模式,转变为投资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实行合理集权下的适当分权。

  这样的转变绝不是表面的、形式的,而是深入到体制、机制,深入到思维方式和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和利益之中。而转变的根源,来自压力,海外上市带来的无所不在的压力。

  “海外上市让我们背负着四种压力!”李毅中说,来自投资者的压力、来自股市的压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压力,让中石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管理层始终在高压力下生存,这不就是企业应有的机制吗?”吴长根认为,海外上市给国企带来的强劲的外部约束,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动力不足难题,由此带来的机制上的转变,正成为企业成长的制度保证。(本报记者 王政) 《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国家经贸委:中国准备让更多的企业海外上市 (2001/03/11 09:35)
海外上市融资 同仁堂走向世界的“良药” (2001/02/24 15:05)
中海油海外上市确定发行价:6.01港元/股 (2001/02/23 16:28)
2000年中国十大经营新闻--国企巨无霸海外上市 (2001/01/03 10:34)
图文:吉通争利埋下隐患 海外上市搁浅 (2000/12/04 10:50)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春游前别忘了看看“北京郊区旅游手册”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新浪网有奖聊天再度出击天天送手机!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财经频道意见箱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