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9日,中国将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袁隆平。
尽管袁隆平已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以他的名字冠首的股票“DOUBLE_QUOTATIONhttp://stock.sina.com.cn/cgi-bin/stock/quote/quote.cgi?symbol=0998DOUBLE_QUOTATION target=DOUBLE_QUOTATION_blankDOUBLE_QUOTATION>隆平高科”在深圳上了市,但他仍常以农民自居。
|
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一年中超过1/3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三样东西:草帽、毛巾和西装。因为他每天都要下田查看试验田,戴上草帽、披上毛巾就走;而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知名的水稻专家,他又要经常接待各方人士,所以,穿上西装,他又回到知识分子身份。
人们端起碗的时候,不一定会想到他,而当他端起碗的时候,常常会想到中国,乃至世界。
今天,当我们关注袁隆平,关注点恐怕不仅仅是其水稻研究的进展了。从1998年对袁隆平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达千亿元,到2000年“隆平高科”股票上市,首日袁隆平便有亿元“进账”。
1998年6月24日,中国首次对农业科学家品牌评估结果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最大的一宗项目。此次评估,并不包括袁隆平在杂交优势利用领域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间接经济效益。
这次品牌评估,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但两年后人们发现,这仅仅是为下一步———“袁隆平”的股票上市奠定一个基础。
2000年12月11日,以“杂交水稻之父”———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之名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袁隆平以技术成为第四大股东,拥有5%的股权。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的发行价为每股12.98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0.37元,涨幅为211%。以此计算,拥有250万股股份的袁隆平院士一天就“入账”1个亿。
1999年6月,“DOUBLE_QUOTATIONhttp://stock.sina.com.cn/cgi-bin/stock/quote/quote.cgi?symbol=0998DOUBLE_QUOTATION target=DOUBLE_QUOTATION_blankDOUBLE_QUOTATION>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成立。当初让袁隆平用他的名字为公司冠名颇费了一番周折,袁隆平不同意,他说:“一旦上市,股民们今天说袁隆平涨了,明天说袁隆平跌了,这像什么话!”
这常常使得袁隆平颇为尴尬。但为了杂交水稻研究事业的兴旺发达,他又无法拒绝科技与市场的接轨及相应的市场开发运作。结果,他终于被时势,也是被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拖下了水”,不得不让自己所信任的开发者们,在市场的汪洋中树起了一杆袁隆平的旗帜。
面对记者的提问,袁隆平总是说:“我是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上市的事我完全不介入,我只懂种水稻,不懂股票。”他的话并不全是谦虚谨慎,一条鱼能对它终生畅游其中的水还能索取些什么呢?
袁隆平对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司股票的运作情况和有关知识,的确知之不详。但有一点袁隆平心里是最清楚的,进入21世纪之后,光中国国内市场每年就需要杂交水稻种子9亿斤以上,仅以每斤种子税后利润1元计算,杂交水稻育种的年纯利润就将在9亿元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杂交水稻种子的国际市场利润还将超过这个数值,可见这个产业的前景确实是非常之诱人。
有人认为杂交水稻的发明应让袁隆平成为中国第一富翁,但袁隆平不这么认为。袁隆平说,杂交水稻不能作为我一个人的知识产权,没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资助,没有我的众多助手,杂交水稻是不可能在那个年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问世的。
《财富》杂志选出亚洲首富为香港富豪李嘉诚,其身价为127亿美元,合人民币不到1000亿元。照此算法,亚洲首富不应是李嘉诚而应是袁隆平。当记者把这一情况告诉他时,他举着一节稻穗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只要这个。
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所说的:“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张翼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