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流向文化产业
近年来,基于急剧增长需求的刺激,我国文化传媒行业“高歌猛进”,出现了一批广告收入过亿元的传媒。文化传媒行业在中国日渐受到资本的追捧确是不争的事实。歌华有线此次成功融资12亿元,似乎让人“眼红”,如果联想到1999年上市的电广传媒去年11月新增发5000多万股A股,募集资金达15多亿元,就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文化传媒股的魅力。专家指出,文化传媒行业的投入产出率高于社会的一般平均水平。在中国,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来说,媒介产出利润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文化传媒集中了知识、信息和智慧,从发展角度看,富有成长性业。
事实上文化传媒行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资料表明,近几年,美国文化传媒行业在GDP中的排位已稳居前列。1999年,美国《纽约时报》每天平均广告额高达1000多万美元。这可以说是西方所谓“明星工业”、“无烟工业”的成功实践。
资本助力文化产业
从依靠财政到转向市场,从“跑马圈地”的高成长阶段到步入规模竞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文化传媒进行资源配置所面临的局面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贫富悬殊的“马太效应”表现得越来越强烈。谁能尽早积聚自身的实力,谁就有可能在未来规模竞争中“做大”。而积聚自身实力的最快途径就是借用资本市场的“神奇之手”。
资本历来就是通过向新的经济增长点流动来获取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确定了文化传媒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而资本的整合与介入又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传媒的市场化发展。湖南广电厅的领导认为,电广传媒完成新股增发后,利用资金着手建立“广告、节目、网络”三位一体的传媒主业格局;提出“电视、互联网、纸媒介”齐头并进,塑造核心竞争力,已经初显现代传媒产业集团风范。
一位传媒老总指出,把传媒放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去参与竞争,这已是发展的选择。我国目前的传播机构都是以单一媒体为主,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竞争,实施跨媒体和跨行业兼并,组建超级媒体集团势在必然。
资本对接文化产业
一般认为,综合国力指的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拥有的全部实力的总和。其要素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硬权力”,而且包括文化、教育等“软权力”。毫无疑问,舆论力量应当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舆论的影响力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课题。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分析说,目前从全球范围来讲,信息的流动是不公平的,大国的信息输出远远超过发展中的一些国家,由此也带来了国家形象的不平衡。而且少数几个文化传媒集团借助其在重要的信息市场的巨大投资,使媒介领域的内容生产、传播技术道路日益集中在他们手中,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我国的文化传媒市场和行业已初具规模,传媒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多,竞争力的增长也极为迅速,但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同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显得非常稚弱。据知,美国时代华纳拥有1500亿美元固定资产,其与美国在线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3500亿美元,而我国最有实力的报业集团的固定资产也不过20亿元人民币。
有传播学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立体传播模式面前,对于特定的文化传媒来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就没有足够的舆论影响力;没有足以发挥生产力潜能的媒介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也难以有足够的舆论影响力。可以想象没有强大的多媒体文化传播集团,在国际信息文化交流中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就很难与国际传媒集团的影响相抗衡。
由于资金和机制是目前制约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竞争力增长的主要“瓶颈”,因此利用资本市场的改制和融资功能,能够有力地支持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突破资金和体制的双重制约,壮大实力,应对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挑战。(本报记者/梁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