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还有20多天,对于所有的商家来说,这是一年中最最黄金的出货季节,听到有不少商品打折降价的消息,唯独没有听到整整降了几年价的彩电又传出什么降价的消息。的确,2000年的彩电业已经是伤筋动骨、大伤元气。近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石世仑独家专访了5大彩电巨头,看看这场惨烈的价格大战,打到现在战果又如何呢?
近日,“彩电业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这条备受关注的大标题出现在很多媒体上。一时间,叹息、指责、评论、反思,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认为自从1985年彩电业形成气候以来,15年没有出现全行业亏损,正是2000年的价格战,让彩电业这个民族工业的旗帜伤透了元气。
记者注意到,得出“彩电业全行业亏损”这一结论,媒体都是引用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的一组数字:“全国彩电企业2000年1月至10月生产彩电2771万台,销售2902万台,分别比99年同期下降10.6%和5%,数年累积库存600万台。”
当记者就此询问信息产业部时,信息产业部称这组数字是有,但绝对不存在“全行业亏损”。
1月9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正巧来开会的TCL[微博]总裁李东生[微博],这位国内彩电业巨头之一的总裁坦言,2000年的价格战打得太累了,但还不致于到全行业亏损的地步。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全行业亏损的说法是不确切的,至今我们TCL没有亏损。去年我们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增长40%,其中彩电业务比上一年有所增长。估计利润能够接近前年的水平,而前年我们的利润是6亿多一点。所以整个行业都亏损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TCL的彩电部分是在香港上市的,“全行业亏损”的说法一出来,TCL在港的股价就大受影响。李东生认为“全行业亏损”的说法对彩电业伤害太大,实际情况应该是“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
就在“全行业亏损”的说法刚一出来,海信[微博]就给本栏目打来电话,称绝对没亏。海信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杨云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海信从今年销售的台数和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都是很大的,台数估计增长50%左右,销售额估计增长40%左右,当然利润的增长比例比其他厂家是要小的。”杨云铎透露的利润增幅达到了两位数。
康佳是2000年价格大战的主角。8月11日康佳全面降价20%,从而引发出2000年的降价狂潮,11月又狂降20%,要说亏损,康佳的嫌疑最大,但1月9日康佳财务总监杨国彬的回答却大大出乎记者的预料。
康佳集团财务总监杨国彬说:“康佳总体来讲还是保持盈利,我们在销售量方面还是有增长的,由于价格的原因,肯定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比去年有所下滑。”
长虹[微博],作为多次价格大战的发起者,2000年的战果又如何呢?当记者提出采访时,长虹称,作为上市公司现在不便透露赢亏的消息。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长虹在发给他的一份传真里,反复强调:长虹日后将放弃价格战,改打技术战。
至此在彩电5大企业中,明确宣称亏损的只有厦华。2000年的最后一天,在厦华总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总裁郭则理向股东们宣布了预亏公告。郭则理称彩电企业大多在每年的6到9月淡季时突击生产,到11、12月旺季时再突击销售,但2000年的价格大战,彻底打破了这条规律。
厦华集团总裁郭则理说:“每年都是重演这场戏,但是今年这场戏演不下去了。今年十一月份降价了10%左右,十二月份降价了30%。这么大的亏损幅度,基本上没有其它的原因,主要是剧烈的降价产生的,降价损失我们无法弥补得上。在这剩下的一个月里,厦华公司也回天无力。”
在对彩电5大巨头的采访中,让记者感受到变化最大的就是:5家都参与了价格大战,但对价格战说好的没有一家。海信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杨云铎坦言:“生产企业迫于一些库存的压力或者是出于某一种市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利润。”TCL总裁李东生的话耐人寻味:“很多企业的作法是非理性的,有的是放血经营到了尽头。我觉得技术创新才是今后企业要竞争的焦点。”
从1996年起,大规模的价格大战就有6次。前5次要么是将洋品牌的市场份额打压到了16%,要么是发动价格战,彻底打掉了企业利润,透支了企业的未来,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非理性降价。
海信和TCL都认为正是因为技术创新,没有盲目跟进价格大战,才是2000年他们利润增加的根本原因。五大品牌的老总们都表示:2001年绝不打价格战,要打就打技术战。
在长虹发给记者的传真中,长虹强调:准备拿出“精密显像”技术与洋品牌打一场技术大战。厦华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是高清晰度电视、用互联网改造销售系统。海信继续主打胶片彩电,TCL将主推的是上网彩电、音响彩电及数字化技术。
如果不打拼尽血本的价格战,企业就能留出利润用来作研究开发。洋品牌的研发费用平均是我们的2倍,这就是为什么彩电的数次重大技术创新都来自洋品牌。最早开发出纯平彩电的索尼,刚上市的纯平彩电售价是成本的3倍,等到半年后其他厂家的纯平彩电上市,索尼更新技术的彩电依然比其它牌子贵大约50%。但愿今年我们能听到更多国产彩电技术大战的消息。信息产业部称近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00年的彩电业进行一次总盘点,到时,记者将为您作最新的报道。
此外,我们《经济半小时》的记者还于近日在彩电市场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
被采访的何先生说:“对普通老百姓和工薪阶层来说,买彩电图个经济实惠,价格低一点,比较实在一点。”何先生最近想添置一台彩电,比较了一下价格,他觉得国产彩电还是经济实惠。
但也有人并不认为便宜就是实惠,许先生就一直看好进口彩电。许先生说:“便宜归便宜,但国产彩电把好多功能给取消了,尤其是那种低价彩电,有点像小马拉大车似的。”
记者在京城三大电器商城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采访:有70%的人青睐国产彩电,价格便宜对他们最具吸引力;有20%的被访者只认洋品牌,他们认为洋彩电在声音和画面上都优于国产品牌;另有10%的人表示洋品牌中的一些新机型对他们极具诱惑力,如果经济允许他们会选购洋品牌。
记者在某电器商城的电视区发现,几个月前这里几乎被降价的国产彩电一统天下,现在已经被一些洋品牌占据了中心区域。
最新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近来洋彩电销售额和利润呈反弹趋势,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10%左右跃升到2000年的30%以上。
一位被访消费者说:“长期一直比较信赖进口的东西,洋东西好,所以现在国内东西的价位始终不高,一卖高了就没人问了。”
彩电降价,几个月前还是人们排队抢购的理由,如今已不再能够刺激人们购买的欲望。2000年9月份国家技术监督局对降价和低价彩电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显示:降价和低价的大屏幕彩电多数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基本型彩电,附加功能少,使用的彩管也是廉价的。
权威的统计资料显示:一、部分彩电的电路程式是十年前的设计,有的没有S输入接口,很难与DVD和未来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连接等;二、部分降价彩电所使用的彩电显像管为廉价彩管;三、部分降价彩电的机芯采用技术水平较落后的早期单片机芯。
而两个月后,也就是从2000年的最后几天开始,寂寞了多年的洋彩电似乎要卷土重来,他们的敲门砖不是低价格而是高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微博]说:“我们注意到,现在的洋彩电进入中国,不是普通档次的彩电,它要么在技术上比你先进,要么在技术创新上有独到之处。”
另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认为:“我们的结构是同构化的。什么叫同构呢?看我们现在彩电的技术水平,产品设计和产品的功能,大体上都差不多。技术上没有特别的推陈出新或者技术创新。”
2000年12月份,索尼和飞利浦分别推出了DRC、莹彩系列彩电,松下也将它的最新款彩电在中国提前面市。虽然一些国产彩电厂商也开发出了新机型,如数字彩电、胶片彩电、精显彩电等,但这些新机型在市场上也难觅踪迹。于是如今北京电器城的电视专卖区有了这样的景象:四周是国产彩电,价格低,机型老,中心是洋彩电,高价位下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款式、新机型。
几个月前,就有专家提醒,靠降低技术含量来降低价格,靠降低价格来占领市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价格战虽然打出了销量却没有打出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