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日电(记者王以超) 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司长邵宁今天在“第二届中国企业经营者持股高峰论坛”上透露,过去三年中国有近千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破产、关闭等方式退出了市场。
据悉,在这些企业中,仅万人以上的企业就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包括职工人数约五万四千名的本溪矿务局,职工人数两万九千九百名的贵州六枝矿务局。
邵宁表示,由于以前的不少投资是行政性的,地方政府又过于追求政绩,因此几十年累积下来,不少企业已经根本不具备生存能力。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资源衰竭的矿山型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职工数万,家属上十万,不仅如此,由于所在城市是依托矿山建立起来的,因此消化能力相当弱;二是三线军工企业,这些企业中很少能够正常生产,随着军品任务的减少,即使转向民品,由于在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因此也先天不足。
邵宁说,由于这些企业退出市场不仅需要大笔补偿资金,还要考虑到保持社会稳定,决策时一定要做好严密的方案制定以及组织实施,并且需要多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他说,实际上,国企退出虽然可能短时间内对当地造成不良影响,但也消除了危及稳定和发展的“心腹大患”,避免了国家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