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 记者 鲍喆 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后简称中采)公布12月制造业PMI为50.3%,较上月大幅回升1.3个百分点,重回景气区间。但机构普遍认为目前开始乐观为时尚早,是否形成趋势性改善仍有待观察。
中采发布的12月PMI升幅高于过去6年12月的平均升幅水平。无独有偶,汇丰12月PMI终值较上月亦回升1个百分点,升幅也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对此,机构认为2011年12月PMI回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政策放松的叠加和季节性因素都在作用,目前说经济开始走出低谷或者对PMI走势抱乐观态度都还言之过早。
此次中采PMI反弹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等均呈现明显上升,尤其是生产指数上升了2.5个百分点至53.4%,明显位于扩张区间;同时,产成品库存指数则明显下降2.5个百分点至50.6%,接近收缩区域。对此,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企业生产扩大的同时伴随着产品库存的下降,反映总需求有所恢复。
光大证券(601788.SH)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在接受记者邮件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制造业PMI季调后数据从11月的49.7%上升到12月49.9%。这一数据应该可以减轻市场对经济加速滑坡的担忧。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从11月的47.1%微升至12月的47.9%,表明企业原材料再库存可能已经开始。
但是总需求的恢复是否可以持续?经济放缓态势是否已经扭转?市场则普遍持保留态度。
中金公司今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总需求的改善既可能受春节前消费扩大的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反映经济自主增长的动能有所恢复,还可能是前期政策定向宽松和微调的结果。从PMI详细数据来看,12月的反弹主要发生在大企业,中小企业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一定程度恶化;同时,货币市场数据显示流动性仍然偏紧,因此,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宽松和政策微调的效果应该还没有这么快显现,但政策微调对企业信心可能有提升作用。综合来看,政策转向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总需求的改善更多的可能是季节性因素。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进而表示,由于2012年春节假期是自2005年官方PMI发布以来最早来临的一次,这可能也造成了季节性需求的提前。
高华证券经济学家宋宇在研报中也分析称,尽管12月份高盛全球领先指数和官方PMI的新出口订单成分指数双双明显反弹,但高盛对外需反弹的确信程度不像对国内政策放松那样有把握。Markit/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出口订单成分指数显著下跌即给出了相反信号。
“尽管12月PMI中从业人员指数的下降可能反映了节前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因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业人员指数的下滑已经持续了3个月,超出了由于春节因素导致的单月数据季节性下降的范围。春节后PMI从业人员数据是否会因为农民工返城而顺利实现季节性的大幅反弹,目前来也仍是个问号,”国金证券(600109.SH)宏观经济小组负责人李治平在接受记者邮件采访时如是分析。
他同时表示,经济放缓态势没有显著扭转。截至11月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连续5个月回落,亏损额则自年初以来持续加速增长;房地产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在四季度显著下降,对制造业回暖产生拖累。此外,欧美复苏乏力导致居民消费能力降低,圣诞旺季的淡化导致我国出口萎缩,直接反映为新出口订单指数本月虽有所回升但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这些都造成12月PMI指数虽然高于50%、但仍然属于除2008年外的历史同期最低值,更明显低于52.7%的平均水平,整体经济的放缓态势并没有扭转。
李治平认为,如果1季度的信贷投放能够对冲外需下滑风险,则环比增长将逐渐确认探底、回升的走势。由于1月、2月存在较强的PMI下行季节效应,预计未来1-2个月的PMI走势并不会直线上升。
尽管不少机构对元旦假期结束前降准的预期扑了空,但是这并不会削减机构对1月份降准的预期。
基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已经开始收紧以及短期资金市场利率的上升态势,陆挺认为1月中旬前央行仍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