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是稳定面积 重点是提高单产 关键是依靠科技
明年粮产能否实现“九连增”
本报记者 周小苑 张意轩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7日在北京开幕,研究部署明年我国的农业农村工作。在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八年保持增产的背景下,会议将就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按照以往惯例,此次会议或将讨论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而一号文件是否会聚焦于农业科技,明年支农惠农工作又该如何着手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粮食生产创造“黄金期”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比2010年增产495亿斤,增长4.5%,是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粮食增产,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表示,在连续7年的高增长的起点上,我国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创造连续8年增产、连续5年过1万亿斤的新纪录,为我国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妥一系列难事提供了坚实支撑。
面对明年粮食产量能否连续“九连增”的提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基础、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已颇为扎实。而且除了已有的政策效应之外,今年还出台了粮食生产计划,对大县进行奖励,促进大县抓粮;对农民进行奖励,促进农民种粮;对科技进行奖励,推动科技兴粮,刺激了三方面的积极性。此外,加上各地方部门抓种子、抓技术、抓基础设施等,明年实现“九连增”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陈萌山仍强调:“难度有些大,要看到明年宏观经济形势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气候条件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必须不断强化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和农业设施装备三大支撑。”
陈萌山指出,粮食生产的基础还是稳定面积,重点是提高单产,关键是依靠科技,农业部明年将推广一系列抗灾减灾、增产增效技术,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目标是夏粮、早稻要增产,秋粮稳定。
农业稳产增产压力增大
尽管粮食丰收成绩喜人,但这并不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当前粮食产量基数已经很高,而生产成本却不断上升,使农民种粮的效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仍,农业防灾减灾压力不断加大,要在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明年面对的首要挑战就是宏观经济形势。”宋洪远表示,主要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增长下行了,对我们的增长要求就高了,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国际形势也很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实现了“八连增”,起点高了,技术也高了,在这个高起点、高技术上往上走难度就加大了。而且除了受到耕地、水资源等生产发展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气候变化也很大,使得旱灾和涝灾都变多了。
不过,在今年整个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较好的形势下,明年的农业增收工作要保持好势头,要为整个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也存在一些有利的条件。
对此,宋洪远认为,从政策上看,今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促进发展制度环境也趋于宽松。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科技,农业要发展,技术是一个大的支撑,包括科技支撑。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今后农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了条件。同时,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区域化的布局、战略化的生产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发展农业科技将成重点
农业发展关键还是得依靠科技。宋洪远强调,从整个农村经济增长情况比较,明年有两大工作必须抓紧,第一,是通过科技来保发展,因为农业发展根本上还是要靠科技;第二,强化生产的发展,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所谓发展农业科技,就是要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改善新机制等。”宋洪远分析,有了新技术、新品种就要尽快提升农业推广能力,将新品种、新技术迅速推广到千家万户。同时还要对农民进行农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而从农业生产发展保供给的角度来看,宋洪远也分析,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包括补贴的支持、金融服务,促进设施完善和流通体系健全。如果生产出来了流通跟不上,也卖不了好价钱。此外,还要把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体量、水利建设、农业机械、污水处理等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上来抓,真正做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