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海洋经济遭遇环保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6日 22:20  经济观察报微博

  叶静宇

  叶静宇

  11月底,宁波、舟山两个大型油品码头项目接连被环保部叫停,海洋经济大省浙江在发展海洋化工这个“重头戏”上,遭遇到来自环保部的“阻击战”。

  事实上,渤海溢油事件之后,环保部的压力骤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环保部等七部门对沿海11个省(区)联合开展陆源溢油污染风险防范大检查,随即叫停了包括上述两个码头在内的多个涉油项目。

  据舟山市环保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12月14日至15日,环保部再赴宁波、舟山两地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在沿海涉油项目上,环保部开始显现强硬态度,而一贯以来几乎习惯于“架空”环保的大型项目建设方和地方政府,如何闯过环评关,尚有待观察。

  油储“高歌”

  此次被环保部勒令“暂缓开工”的舟山外钓岛油品码头项目方、深圳民营油企——光汇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于去年获得舟山外钓岛整体开发权,按照计划,其将投资逾70亿元,把外钓岛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储运基地。

  光汇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建新认为,长三角地区的化工品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在该地区建设油储基地前景很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替代韩国釜山,以中国内陆为腹地,辐射整个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

  事实上,在民企投资舟山油储基地的热潮中,光汇石油已非先行者。2004年中央基于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考虑,决定放开民资进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门槛限制之后,舟山作为业内公认的石油中转仓储天然良港,不仅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必争之地,也吸引了万向、浙广厦、华立、世纪太平洋等诸多民资聚集。

  随着中化兴中、万向集团及2004年国家战略储备库在岙山岛的落户,舟山自然条件最好的油港——岙山岛上已经无土地可用。但这并未阻碍各路资本争夺舟山油储项目的热情,各家开始在其他可供开发的小岛上圈地。

  直至今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批、舟山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后,各路资本依然越发力争在此争得一席之地。

  比如有中石油和地方政府双重背景的申港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2006年,申港成功地将自己的油储项目放在上海市拥有经营管理权的舟山嵊泗区小洋山岛;其后,浙广厦、华立集团等知名浙江民营企业也陆续在舟山六横、金塘、长途等小岛上跑马圈地。

  除光汇外,浙江海越也将与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合作,两年内将在舟山新建油品化工仓储库200万立方米,5年内建成不低于500万立方米的石化储备库,成为国内石化储备基地运营的超大型企业。

  据舟山市经信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目前舟山的油储项目已经饱和,除非是炼化一体化项目,或有特殊用途的,否则不会再批准其他储油项目。

  该人士同时表示,中央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对舟山油港建设热潮十分警觉,2004年浙江省政府就提出舟山石油仓储做得太多——全省总的石油仓储规划仅1000万立方米,舟山就占了500万立方米。

  不过,当前各种资本对于建立油品码头的积极性仍很高,且设计吞吐能力也越来越大。根据环保部的统计,在光汇油品码头工程所在的老塘山港区,已建油品泊位设计吞吐量就达到1795.7万吨,光汇工程设计年吞吐量3020万吨,工程建成后将超过2020年预测的吞吐量3000万吨,这也成为光汇未获环保部审批的主要原因之一。

  环保部同时统计,仅宁波舟山港已有、在建和已批的12座25万吨以上油品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已达1.8亿吨,全港油品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已超过2020年预测的吞吐量1.91亿吨。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苏萍表示,由于油品码头投资收益远大于成本,基于企业战略考虑,三大油企的码头独立建设、排他使用,导致大量岸线资源被占用,以吞吐量为标准,油品码头能力总体略微过剩,也远远大于接卸量。

  环评阻截

  与此同时,油品码头能力过剩带来的环境风险也在日益加大。尤其是今年6月的渤海溢油事件,再次给沿海涉油项目敲响了警钟。

  有数据显示,2007年,环渤海人口超过百万的13座城市180户国家重点监控废水排放企业中,有41户废水超标排放,其中,有35户属于石油化工、造纸和印染等污染物的排放大户,占超标总数的85%。

  浙江、广东两省相关海域的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

  2009年,在国家海洋局对沿海省份144个入海排污口的监测中,有82.6%的排污口超标排放,其中位于浙江省境内的排污口全部超标排放。

  2010年,广东海洋和渔业局发布的海洋公报显示,建滔(南沙)石化公司排污口邻近海域中,无机氮含量已经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差的状态,海水水质不能达到相应海域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

  今年7月11日,中海油惠州炼油装置发生火灾,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但部分消防水随雨水溢流出厂,流入岩前河(泄洪道),造成岩前河一定程度的污染。

  沿海地区的环境监测和监管暴露出巨大的漏洞。因此,能否保住沿海生态环境,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

  据12月15日陪同环保部听取工作汇报的舟山环保局一位官员透露,此次光汇石油被指出的废水处理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并不难解决,且早在今年8月就已讨论过整改意见,环保部仍对其下发“暂缓令”,显示出至少从环保部的角度而言,环评将不再是“走过场”。

  上述舟山环保局官员指出,此次环保部暂缓审批光汇油品码头项目,可能反映出环保部门对沿海涉油项目将提高审批门槛,并督促地方政府加强在溢油应急处理上的能力建设。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提醒说,多起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说明应急处理能力差等问题已成为化工行业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的主因。在海洋大省上马化工项目的企业,必须在创建企业环保安全理念、人员培训、提升一线生产员工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上下大功夫,尤其是应对沿海地区可能遭遇的恶劣自然灾害对化工装置的危害的应急处置能力。这是海洋经济发展中人员素质的保证。

  地方博弈

  由于海洋化工对地方经济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不愿放缓这项产业的步伐也容易理解。

  事实上,此次环保部暂缓审批的两个油品码头公司,均涉及到地方政府。

  据公开资料,负责大榭中油二期油品码头工程的中信港口投资有限公司,由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信大榭开发公司各出资50%共同成立。

  中信大榭开发公司是中信集团公司在宁波市大榭开发区投资设立的子公司,2001年12月划入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大榭开发公司与中共宁波市委派出机构大榭开发区党工委、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共同负责大榭岛的开发建设。

  此外,参与舟山外钓岛码头开发的光汇公司是一家香港上市企业,但是在舟山开发中,油品储运项目的库区是公司独资开发,油品码头则与当地政府合资运营,舟山港务集团是代表舟山市政府的出资方。

  在舟山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张翼看来,光汇项目的暂缓,并不会阻碍舟山石油码头和油储设施的建设热潮,“舟山市政府已规划利用舟山既有的岸线资源,辟出两座小岛建立专门的油运中转基地,相关的选址正在进行中。未来舟山有望形成1亿立方米的油储设施,真正成为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石油中心”。

  舟山谋划油储中心的背后,实际上与浙江及长三角建成大型石化基地的蓝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大型石化基地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梅跃森介绍说,该市将重点推进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化提升塑料、化工、橡胶等石化下游产业,培育和拓展石化衍生产业,成为东南沿海石化产业核心区、世界级石化基地。目前,中石油、卡塔尔石油国际和壳牌已经开始在台州共建炼化一体化项目。

  此外,在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区,则将依托镇海炼化等特大型项目,形成比较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最终形成1亿吨炼油能力和3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宁波还是海外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接收站和储备基地。

  上述浙江省石化产业规划,以及根据2009年国家出台的石化行业产业振兴计划,到2012年,在上海、宁波、南京将形成三个3000万吨的超大型炼油基地,均于舟山息息相关。

  目前,这些地区的油源主要由宁波舟山港的油品码头,通过沿海石油管线输入,因此,有分析认为,一旦这个目标达成,舟山的石油中转量将从2008年的4000万吨/年飙升至1亿吨/年,这其中蕴藏着巨额的石油中转仓储利润,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GDP,都是一块不可放弃的“蛋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