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稳中求进基石是企业盈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 14:24  经济观察网微博

  导语:投资和生产领域的“旺季不旺”,让很多业界人士预期,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增速回落的态势,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

  经济观察网 刘伟勋/文 12月14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确定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支撑力量是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保持盈利且存有增长预期。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在2011年盈利下滑甚至陷入亏损,对明年的预期也不尽乐观。

  特别是11月份的经济指标公布后,一部分企业界人士对2012年的经济形势更趋悲观。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是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0%,是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的临界点以下,这被认为中国制造业进入收缩状态,企业生产经营的信心明显下降。

  此外,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产量1.88亿吨,同比增长11.2%,低于前11个月17.2%的增幅,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增幅也呈现相似态势,这两个对经济走势变化较为敏感且通常不会说谎的先行指标,反映出投资和生产领域的“旺季不旺”,更让很多业界人士预期,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增速回落的态势,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

  从企业利润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83亿元,同比增长12.5%,低于前10个月25.3%的增幅。下半年以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外资和私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为6%左右。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已有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受到成本上升和需求低迷的夹击,陷入生存困境,不少企业出现破产倒闭。 在效益下滑且预期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理性的企业通常会选择观望和收缩,进入人们常说的“过冬”状态,首要目标是生存而非扩张。这对于经济全局稳中求进的目标而言,既是基础所系,也是风险所在。

  最近两年,很多实业型企业将重心从生产转向投资,通过投资于煤炭、房地产、黄金珠宝等高利润行业,甚至加入发放高利贷的行列,以赚取远高于制造业的利润。未来一段时间可以预见的趋势,是企业成本,特别是土地、人力资源、融资、税费成本居高不下,国外和下游需求不旺,导致企业利润继续下滑。这一预期会让更多的企业收缩实业,增大非生产性的投资甚至投机力度,进一步加剧经济失衡并引发更大的风险。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一以往并不多见的表述意味深长,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决策层已经警觉到实体经济弱化和恶化的现象,意识到强化实体经济,鼓励实业发展的重要性。温家宝总理此前在天津调研时就曾表示,一个国家要应对危机,使自己屹立不倒,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

  近期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实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大国德国保持了较为稳健的态势,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在营造氛围的同时,更需要在行业准入、信贷、税收等方面出台实质性的帮扶举措,切实服务并让利于企业,避免口惠而实不至。

  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匆忙应对相比,业界对2012年经济下行的心理预期已经更为明确。对企业而言,经济增长回落时期的策略也应是稳中求进,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下趋利避害,增强自身的内功胜过争取外界的扶助,现金流通畅的优先级高过利润增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