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购""降速"到"诚信""跑路"--流行词背后的财经2011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罗宇凡 华晔迪 袁军宝) 2011年,一系列财经流行词引人关注。从“限购”到“降速”,从“诚信”到“跑路”,从价格猛跌的“失蒜”,到遭遇“空军”围剿的中国概念股……一个个形象而又新鲜的名词背后,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大事小情。
“限购”下的中国房地产
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八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明确“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虽然不是首次提出,但“国八条”当中的“限购”力度之强、范围之广足以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除了力度空前的“限购”政策,在年初的“国八条”中,还包括首次提出各城市要合理确定新建住房的价格控制目标,并再次提高信贷门槛,加大对投资、投机性购房的抑制。以“限购”为龙头,“限价”“限贷”相辅相成的三项杀手锏成为贯穿全年的房地产调控基调。
随着政策的逐渐落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限购”的行列,截至发稿时,国内已经有48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限购政策。“限购”成为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关键词。
在限购政策的影响下,2011年中国楼市的成交量逐月下跌,坚挺的房价也在不断萎缩的成交量面前开始松动,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
“降速”后的中国宏观经济
“降速”二字在2011年的流行首先体现在备受关注的中国高速铁路运行速度上。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后不到一个月,8月16日零时,中国的高速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减部分线路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应票价也下浮5%左右。
与高铁的降速相比,中国宏观经济的降速则更加引人关注。在年初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全面下调的GDP增长目标也为2011年的宏观调控定了调。
这一“降速”在2011年体现充分,从一季度的9.7%,到二季度的9.5%,再到三季度的9.1%。“经济增速放缓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经济平稳回调说明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结构调整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蒜你狠”到“失蒜”的中国物价
说起今年的蒜价,山东省金乡县的大部分蒜农都“叫苦不迭”。金乡县窦堂村蒜农周学胜说:“去年平均卖到8元/公斤,但今年不到2元/公斤,跌去近八成,收入明显减少。”
相比去年的“蒜你狠”,今年的蒜价算是到了“熊市”,众多蒜农丰收不增收,经销商面临亏损。蒜不再“狠”,同样“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这些2010年有关物价的流行词汇也不再流行,不过高涨的物价并没有随农产品炒作的离场而回落,2011年中国物价的涨势依旧令人担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以来新高。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创3年以来的新高。7月份CPI同比上涨6.5%,食品价格仍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不断刷新“纪录”的CPI背后,是直接影响普通人生活的一片“涨”声。
从“蒜你狠”到“失蒜”,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微乎其微,对农民的生计却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稳定物价,不仅要降低物价,确保流通环节的畅通,严防对农产品的炒作同样是宏观调控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起连一起的“诚信”事件
2011年夏天,随着渤海漏油事件、豆浆、用油、骨汤以及“汉堡暴晒”和“蛆虫鸡翅”等问题的接连爆出,以康菲公司、肯德基(微博)、麦当劳(微博)、味千拉面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空前的诚信危机。
在谴责洋品牌的不负责任和倨傲态度的同时,中国产品自身质量的尴尬,对外资品牌和企业监管和处罚的缺位同样应该成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不过,2011年的“诚信”问题不仅出现在华的外资企业,同样出现在北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当中。于是,另一个独特的名词——“空军”,也就随着海外对冲基金频频做空中国概念股而流行起来。
由于部分中国在北美的上市企业涉嫌严重的信息披露和审计造假问题,2011年上半年,以“浑水”“香橼研究”等为代表的海外对冲基金开始大规模做空中国概念股,这批以做空中概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对冲基金被戏称为“空军”,遭其“精确打击”的中国概念股不是股价大跌,就是停牌或陷入漫长的诉讼当中。
诚信危机的爆发使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渐渐陷入尴尬境地,也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者眼中的信誉度大减。海外上市并非一场圈钱的游戏。面对“空军”的猎杀,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也从高歌猛进转向思考反省的新阶段。
“跑路”跑出的资金黑洞
2011年4月,继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三旗集团陈福财跑路之后,由于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温州老板的“跑路”情况愈演愈烈,并在8、9月进入“高峰”。
因为市场变化,温州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困境,许多企业净利润仅仅维持在3%至5%之间。许多老板寻求赚钱更快、资金周转更快的投资。投资开始在此时演变成为投机。于是,温州资本左冲右突,以实业起家的温州人开始迷失在各类“炒团”中,对高息民间借贷的倚重越来越强,从而埋下了债务危机的伏笔。
“跑路”的背后是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而深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痼疾。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在逐渐走高的成本压力面前越来越不受资本的青睐,投资渠道的狭小使得民间的资金无处可去,高风险、高回报的民间借贷成为最吸引人的“投资”领域。而民营经济在正规信贷渠道上的弱势地位,使其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跑路”跑出的不仅是温州一地的特色,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多重矛盾的集中体现和爆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