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延续了上年的复苏态势,增长率达到4.3%。进入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一系列突发事件困扰。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严重打击日本经济,中东北非社会动荡使国际金融市场和石油市场风险加剧。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而言,面对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大规模政府债务的冲击,欧洲边缘国家的债务风险演变成为全球性事件,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遭降级考验。实体经济受到殃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投资乏力,个人消费低迷。而经济增长较快的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较上年显著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总体来看,世界经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低速增长期。
国际贸易增速明显放缓。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加上补库存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在2010年出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全球货物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2%,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主要因素。2011年一季度,在世界经济继续复苏、通胀预期强化和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贸易延续上年较快增长态势,全球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22%。进入二季度以来,受日本地震导致国际产业供应链受损、美欧等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等因素影响,全球货物贸易大幅放缓。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七大工业国和金砖五国二季度进口总额增速仅为1.1%,远低于一季度的10.1%;出口总额增速则为1.9%,低于一季度的7.7%。其中,美国二季度进口增速从一季度的11.1%放缓至3%,出口增速从5.6%降至2.6%。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实际增长率将只有5.8%。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受到波及。联合国预计,亚太发展中经济体2011年的出口增长可能比上年减少将近一半,从超过17%跌至9%。
跨国直接投资继续缓慢复苏。受全球产能过剩、国际市场需求不稳以及新的投资热点尚未形成等制约,跨国投资总体滞后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步伐。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市场需求恢复、企业资金紧张有所缓解,跨国投资一直处在缓慢复苏之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小幅回升5%,达到1.24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吸收了全球52%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工业国家,进一步显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流入量依旧在下滑。2010年跨国并购交易值上升36%,但绿地投资减少。2011年全球FDI受困于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通胀上升等压力,估计投资规模增速会有所放缓。UNCTAD估计,2011年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将为1.4-1.6万亿美元,2012年有望增至1.7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从目前情况看,2012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只要不出现大的外部冲击,再度出现危机或“二次衰退”属小概率事件。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一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2011年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已经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并将重启长期再融资操作,美国宣布将低利率水平维持到2013年中期,并推出4000亿美元规模的扭曲操作。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和两极分化加剧等问题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
2、发达国家政策工具空间渐窄
2008-2010年间,主要发达经济体协调一致救助市场,而如今各国决策者政策余地普遍被收窄。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在救助债务危机国家的方案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美国的政府预算安排和新的刺激经济方案也是屡屡受困;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探讨联手购买欧洲债券,提振市场信心,助其摆脱危机。这都是因为主要国家政府政策手段已捉襟见肘,财政政策普遍受到约束。在次贷危机刚爆发时,美国国债总额只有8.9万亿美元,负债率为65%,但目前已经超过了14万亿美元,负债率也接近100%。欧洲和日本情况也类似。目前许多国家不得不一方面削减财政赤字,另一方面以各种理由增加税收。美国政府已提出征收“巴菲特税”计划;日本执政党民主党同意并通过了规模可能高达9.2万亿日元的增税计划,用以震后重建。欧盟委员会宣布征收金融交易税计划草案,将从2014年开始对27个成员国征收金融交易税,这一计划预计每年会给欧盟带来570亿欧元的收入。增税计划对于已显颓势的经济复苏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可能使经济复苏更加脆弱。货币政策方面,“流动性陷阱”和通胀压力加大则困扰着政府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宣布未来两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反映出其所面对的经济困境。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需高度关注
2011年以来,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问题持续恶化,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债务风险进一步暴露,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近期,欧债危机出现一些转机。10月21日,欧元集团同意向希腊发放第一批第六笔80亿欧元贷款,可以确保希腊到2012年3月的资金需求。10月27日,欧盟峰会对希腊债务减计、银行业资本重组和EFSF扩容的综合性方案达成协议。这些举措使国际金融市场压力有所缓解,但由于方案的具体细节有待明确,加上欧元区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市场隐忧并未根本消除。与此同时,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相互交织。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法国银行持有希腊和意大利债务分别为557.4亿美元和4163.7亿美元;德国银行分别持有213亿美元和1617.6亿美元。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向意大利、法国蔓延,欧洲银行业风险日益受到关注。近期,三大评级机构相继调降了法德等相关银行的信用评级,德克夏银行更是因此被拆分,甚至一度危及到法国国债的3A评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并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
4.贸易保护主义呈加剧之势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多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加明显。G20集团首尔峰会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尽管历次峰会均承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有关国际组织报告显示,首尔峰会后(2010年12月-2011年5月),受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的0.6%,比上期报告(2010年6月-2010年11月)增长了一倍,全球新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多达463起,比上一报告期上升了61%,其中化工品、肉类、钢铁、机械、电子、乳制品和汽车受影响最为严重。我国受贸易保护措施损害比较突出。2011年1-9月,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已有50起,涉案金额达30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相继出台了强化贸易救济效力的政策,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多起“双反调查”和反规避调查。发展中大国针对我国贸易限制措施也明显增多。1-9月,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印度五国共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8起,占我国遭受调查总数的36%。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信贷等方面的体制性摩擦也日趋激烈。不久前,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的《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美参议院近期又程序性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一旦成为法律,我国对美出口将遭受大面积影响。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 2011年,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增长0.4%,远低于首次预估的1.8%,第二季度增长率恢复至1.3%,三季度增长2.5%。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复苏,无法避免随着政府后续支持力度的减弱或退出对经济造成的拖累。2011年前两个季度,政府支出减弱对美国经济分别带来1.23和0.18个百分点的增长拖累,而2009-2010年同期该指标均为正面贡献。二是失业率高企,储蓄率上升,消费支出受到抑制。前三季度,美国失业率仍在9%左右,同期储蓄率不断提高。三是房地产市场低迷,继续拖累制造业,拖累整体经济增长。四是欧债危机影响蔓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投资者投资信心受挫,美股大幅下跌。目前,拖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已显现长期化趋势。当然,美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改善、企业盈利持续强劲、弱势美元促进美国出口增长等仍为美国经济带来曙光。短期内美国经济周期性复苏趋势不会逆转,但增速仍将十分有限。IMF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5%,2012年进一步增至1.8%。
欧元区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欧元区经济整体动荡。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仅上升0.2%,同比上升1.6%,环比增速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包括德、法、英在内的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同期经济环比和同比增速均出现下降。其中,二季度德国经济仅比前一季度增长0.1%,较上年同期增长2.8%,均低于预期;法国同期环比增长率为零。与此同时,欧元区边缘国家问题日趋严重,突出体现在公共和私人的赤字与债务规模庞大,竞争力显著下滑,经济增长不足,失业率攀升等。而欧盟又无法对成员国经济基本面进行管控,这使欧洲在债务、竞争力以及强化银行系统等领域面临困难。欧元区整体经济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下挫,8月份降至98.3,为2010年5月以来最低值,也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下跌最快纪录。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8月份商业景气指数的所有分类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工业信心指数为-2.9,为2010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服务业信心指数降至3.7,为201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7月份的-11.2降至-16.5,创201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目前,挽救市场信心是当务之急。同时,国际社会和欧盟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拯救债务危机至关重要。欧盟委员会预计,欧盟2011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只有0.2%;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2%和0.1%。IMF预计2011年欧元区经济整体增长率为1.6%,2012年增长1.1%,发展前景不乐观。
日本 由于受到东北部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影响,2011年3月起日本经济再现衰退迹象。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高出1995年阪神大地震损失近80%。与此同时,企业生产遭受重创,出口大幅减少。日本内阁府公布的GDP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并经季节调整后,第一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9%,按年率计算为下降3.5%;二季度GDP比上一季度下降0.5%,比上年同期下滑2.1%。这是日本连续第三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日本内阁府和日本央行对日本经济充满乐观情绪,预计下半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特别是生产和出口有望回升;个人消费方面虽然市场依然疲软,但是逐渐减缓了下降趋势,预计个人消费增长0.2%;企业资本库存恢复逐步导致内需增长。内阁府还预计灾后重建需求将带动2012年度日本经济复苏,经济增长率为2.7%-2.9%;个人消费预计为增长1.2%-1.4%。日本制造、建筑、银行和保险等领域的高级管理者也普遍认为,日本工业经济的复苏比预期要快。但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仍不看好。穆迪9年来首次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使其信用排名降至发达国家的最后一位,甚至低于财政不稳定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与日本首相频繁更迭,对有效实施长期财政政策造成障碍不无关系。IMF预计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5%,2012年经济增长2.3%。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长9.4%,俄罗斯经济上半年增长3.7%。1-8月,中国和巴西出口增速超过20%,印度一季度出口增长率同比超过50%。联合国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指出,今后两年内,中国、印度、巴西将领跑全球经济复苏。但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面临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以及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利率上调可能诱发的热钱涌入等。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平均通胀率已经超过5%。印度受到巨额政府债务和高通货膨胀率的拖累,2011年二季度经济仅增长7.7%,为18个月以来最低的增长率。土耳其的巨额经常账户逆差使它很容易受资本外流的冲击。在巴西,中产阶层消费者面对不断上升的利率减少了开支,经济增长在减速。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预计,金融市场的动荡给该地区经济带来冲击,欧洲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拉美出口以及产品售价产生不利影响。2011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4.4%,较之前预期的4.7%要低;名义出口将增长27%,实际出口增长9%。2012年该地区经济将增长4.1%。发达经济体经济恶化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造成拖累,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11年下半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IMF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011年经济增长6.4%,较上年的7.3%要低,2012年继续放缓至6.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