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9日电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国内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8280元和7430元,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自今日零时起执行。
16个月来油价首降
9月份以来,受到国际油价震荡走跌的影响,近期三地原油变化率出现持续下滑的走势,截止到10月7日,三地原油变化率为-4.07%,发改委理论下调窗口已经开启。
发改委在“通知”中规定,各地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等额降低。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按规定的品质比率调整汽、柴油非标准品最高零售价格。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国内最近一次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调整发生在4月7日,至今已有五个多月保持在历史最高价位上纹丝不动。同时,发改委此前最近一次下调油价是在2010年6月1日,此次调价为发改委16个月以来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
发改委否认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
此前,一直有声音质疑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据悉,2008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十六次调整,其中十升六降,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升所导致的。
该负责人说,为减缓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
此外,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涨快跌慢”的问题也完全不存在。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考虑到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该负责人分析说,消费者之所以出现误解,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而且由于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虽然熨平了油价变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观上也会导致国内外价格变化不同步。
发改委:成品油价格改革择机推出
中新网能源频道记者8日下午从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成品油价格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共成共识后,再择机推出。
在谈及成品油价格改革话题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仍需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必要监管,为不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秩序,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靠挂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共成共识后,再择机推出。
他表示,现行价格机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调价周期过长、机制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为不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秩序,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
曹长庆说,2008年12月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确立了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两年多来,价格机制总体运行比较顺畅,效果明显,保证了成品油市场正常供应,促进了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群众节油意识。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能力和意识逐步增强,为今后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 (中新网能源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