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物价 新兴经济体均受其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18:07  新华网

    记者车玉明、雷敏、李克瑶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超七成居民认为当前物价“高,难以接受”。与此同时,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物价涨幅也居高不下。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百姓的热切期待。

  然而,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影响,也有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干扰。围绕影响物价走势的国内、国际经济热点,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官员、学者们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来势汹汹 新兴经济体均受其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1、2月份的4.9%,到5月份的5.5%,再到7月份创37个月新高的6.5%,逐月攀升。8月份虽然略有下降,但仍处高位。

  “此轮物价上涨主要靠食品推动。”正在此间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说。

  其实,包括食品在内列入CPI统计的居住类、衣着类、医疗保健类等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类价格也都出现了上涨。

  在经济增速回落、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出现物价涨幅持续攀高的局面,实属少见。

  放眼世界,通胀也困扰着其他新兴经济体。与我国同属新兴经济体的印度、巴西等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也居高不下,7月份分别上涨6.9%和9.4%。

  “当前,新兴经济体总体而言都面临通胀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说。

   内外因素交织 通胀压力加大

  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流通的货币总量过大,是导致新兴经济体此番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朱民认为,新兴经济体物价上涨,首先是由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流动性过剩。

  “现在全球流动性比危机前还要高,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比危机前成倍增加。”

  印度国家银行主席普拉迪普·乔杜里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

  资源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在8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的同比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6.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7%,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4%。

  食品价格的攀升是新兴国家CPI攀升过快的重要因素。食品价格在印度的CPI中占58%,在印尼和泰国占40%,在中国占34%。

  “更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大多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土地、污染控制成本上升很快,也增加了通胀压力。”朱民强调。

   稳定宏观政策 提高通胀“消解力”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重拳”出击,已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采取了发展生产、安定民生、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8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正在得到有效缓解。”张晓强说。

  此外,由于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减轻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基数效应也在逐步减弱。

  但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新兴经济体物价上升仍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应当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通胀的“消解力”。

  “虽然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输入性通胀和成本推动的压力依然存在,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因此,中国会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优先位置。”张晓强说。

  朱民认为,中国经济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寻找平衡点,但现阶段,控制过热还是主要问题,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

  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或许是中国经济“消化”成本压力的根本出路。摩根大通公司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建议,在工业、制造业和农业方面,中国应向高端发展,提高生产率,以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认为,中国经济应该尽快启动“消费”这一经济增长的内生引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