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商协会被指厦门造岛 卢俊卿老家建花园洋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 08:29  新华网

  杰商会系列观察之十一

  ——华商协会厦门造岛 卢俊卿老家建花园洋房

  编者按:华商协会厦门造岛,卢俊卿(微博)老家建花园洋房,一切本该低调办完了,只因低调“慈善家”生了个“高调”千金才生出这许多事来,但信息公开是基金会公信力生命线……

  华商协会厦门造岛风波调查

  厦门首个人工岛项目——金凤厦门鳄鱼屿海外杰出华商国际交流中心人工岛工程(以下简称“华商国际交流中心”),是在去年9月8日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落定纸面。只是当时,并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个项目,包括如今深陷舆论漩涡的鳄鱼屿岛的“主人”。

  15到20亿的大手笔投入,让人们对其幕后的主人难免产生好奇。于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及其战略伙伴河北金凤企业集团浮出水面。厦门市的首个人工岛项目除了被诸多环保人士关注外,也因为“卢美美”迅速“走红”。

  可是,伴随着环评公示的“消失”、诸多环保人士的积极建言、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微博)的及时撇清、金凤集团的避而不见;厦门市环保局、厦门市海洋局、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集体失声,让这个项目愈发显得神秘莫测。

  潜伏在项目背后的利益博弈似乎清晰可见,但又扑朔迷离。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幕后”,可能要等到下次环评,也可能没有“结论”,因为“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搁置了”。厦门市翔安区招商服务中心一工作人员说。

  造岛事件发展如下——

  1、环保组织抗议,这个项目的填海经验被指破坏环境;

  2、人工岛周边岛屿归属权各执一词,没人能说得清楚;

  3、“世界华商”主席卢俊卿声明仅仅是“推动”该项目,而非“直接参与”,继而,手机无法接通;

  4、另一家投资公司浮出水面,拒绝采访;

  5、厦门市部分相关部门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卢俊卿老家正在修建花园洋房

  卢俊卿,1962年12月出生于四川苍溪县元坝镇的一个农村。据知情人透露,少时的卢俊卿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父亲卢赐元教过几年书,他对让孩子读书决心很大,卖小菜攒零钱供卢俊卿读书。为了读书,父亲卢赐元连房梁都卖了。高中毕业之后,卢俊卿有过短暂的代课老师的经历,一年后又重新参加高考,进入了绵阳师专。卢俊卿从绵阳师专毕业后进入了政界,由苍旺县调入广元市委工作。

  1990年代,在中国第二波“官员辞职下海”的潮流中,一些积累了很多经验的政府官员经过一定的思想准备后,纷纷毅然下海。当时广元有100名多干部下海,市委办就有4人,卢俊卿就是其中一位。知情人透露,市委办下海的人后来陆续又回到政府。只有卢俊卿彻底放弃了公职身份。

  卢俊卿在村民的印象中是:有钱、喜欢做善事,在村里拥有极好的口碑。卢父每次从北京回到老家时都会带一部分现金分发给贫困的邻居,卢父因此被邻居称为“民政局局长”。

  卢俊卿曾将乡邻们接到成都给他父亲庆祝生日,并在上世纪90年代给予村干部3000元钱翻盖他曾经读书的小学。

  知情人称,卢俊卿不但给村里人钱,还将村内一些年轻人带到了北京,包括他的弟弟妹妹,甚至是二伯、三伯全家。

  如今,卢俊卿的老家,一栋花园洋房正在修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村民称,这栋洋房是经过设计公司专门设计的。

  卢俊卿:低调“慈善家”却有个“高调”千金

  令年近半百的卢俊卿没想到的是,女儿的一次“高调”,引发了一场名为“卢美美”事件的风波,忙得他应接不暇。

  卢俊卿觉得,“卢美美”事件爆发的原因很复杂。他说,大家有很多怨气需要发泄,卢星宇(微博)刚好撞上了,后来又被商业竞争对手利用, 导致事态朝着非理性的方向越走越远。

  在他看来,“名望也可以产生效益”的说法,“只要不想歪了,应该没有错。 世界 500 强企业都是靠名望(即品牌),好像从来没有谁质疑过。 ”但对于利用合影收费、并由此衍生出“合影经济学”及“影帝”的说法,他坚决否认。

  认识卢俊卿并不容易,首先,他拥有无数身份,名片上根本装不完;甚至据称他的姓名原本都不是“卢俊卿”,而是名叫 “卢吕东”。 他最光鲜的头衔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但这也是他被质疑最多的身份。 其次,最近这大半个月以来,他的举动也是非比寻常—— —称卢星宇风波“有幕后黑手”并悬赏百万“缉凶”;请律师团为自己“清白”辩解,但招来更多法律人士反驳……即便是记者与当事人对过话之后,其所言是否字字属实,也难以一一证实。

  所以有网友深感迷惑:这是不是对政商游戏游刃有余的卢俊卿在调侃公众 假设果真如此,卢氏父女的言行就与“非诚勿扰”的嘉宾们相差无几。

  然而,对真相的探寻却无法如此随意—— —众说纷纭也好、 一言难尽也罢,信息多元的时代,也是需要提防“信息瘦肉精”之际。 自我炒作的“红人”层出不穷,或许这是他们的游戏权利,但观者诸君,是否乐意沉醉在这一帘幽梦之中

  起码,游戏要有限度,比如别拿慈善开涮。

  信息公开是基金会公信力生命线

  从郭美美炫富引发慈善强震开始,慈善闹剧的主角在变,话题却始终没变。近期,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成为舆论的新焦点。从中国红十字总会,到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再到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真的是“见光死”,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应该如何重建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震4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基金会能否做投资、如何做投资需尽快辨明,立法应认定基金会为财团法人,并明确其法律地位。基金会信息公开体系亟待完善。”他表示,我国基金会投资监管问题还在探索之中,希望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同时,基金会与公司的相同之处是,独立于政府之外,受政府监督而又面向市场的独立主体。”黄震分析,“基于以上相似之处,在信息公开制度上,基金会可参考和借鉴政府和公司的信息公开模式。”

  “我国基金会信息公开制度存在法律规范的位阶不高,框架结构比较粗糙,内容较简单等问题,”黄震说,“除了法律缺位,从事基金会实务的工作人员,也缺乏信息公开的意识。我国的整个基金会信息公开体系接近于空白。”“基金会是否能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是基金会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点。”黄震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