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 正文
亚心网讯(记者 费璇)“请行人不要站在车道里,自行车不要往车道上骑。”身穿黄色短袖、头戴白色鸭舌帽的田中厂一边不厌其烦地提醒过往行人,一边发放亚欧博览会宣传册。在他的胸前,白色志愿者胸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9月1日,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举办亚博会的会展中心,而田中厂和他的伙伴们早上十点就站在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车站,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16时10分,记者在北门BRT车站旁,透过如织的人流,看到了田中厂忙碌的身影。
田中厂今年33岁,私营业主。过去15年,他作为“义工”,陪伴乌洽会一路成长。2今年5月下旬,乌洽会升级版——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田中厂理所当然地加入到城市志愿者的队伍中。
回忆起1996年的乌洽会, 田中厂的眼神亮了。“那时,没有志愿者一说,我们被叫做义工。为了能进乌洽会的会场做义工,我们求了组委会好多次。”田中厂说,当时18岁的他,刚刚高中毕业,对这种盛大的会议充满了向往,“成为义工后,每天从幸福路的家走路到会场,一点都不觉得累”。
田中厂说,那时从南北疆赶来的商人涌向会场,会场里的展品也多为南北疆各地的特产,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外国商人。在他的记忆中,展商们的展位上,都是些生活必需品,方便面、白砂糖、服装等随处可见。没有宣传单,偶尔还会听到吆喝声。
第一年上会,他负责帮清洁员打扫卫生,替展商搬搬货,给外国客人指指路。第二年上会,有时他会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展商们洽谈业务。是那些展会启发了他,那届乌洽会结束后,他开始尝试自己做些小生意。
田中厂说,一年又一年,随着政策越来越好,乌洽会也越来越盛大。在良性循环中,新疆与国外贸易的交流平台不断扩大,新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些年,不管生意多忙,田中厂依然每年都是乌洽会的志愿者。不管安排他做什么工作,他都充满激情。
近些年来,志愿者渐渐成为义工的代名词。2009年,田中厂和朋友们报名加入了自治区团委组织的志愿者协会。有了合法的团体,他们常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灾区、孤寡老人的家、社会的角角落落。
据了解,8月初,中国亚欧博览会的1000多名城市志愿者在经过培训后逐步上岗。由自治区团委志愿者协会分成小队,每队20人—30人,由队长统一带领,分布在全市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和车站,维护秩序、引导行人。BRT公交车试运行后,志愿者们又出现在各个站点,为乘客讲解BRT公交线路,宣传亚欧博览会。
“今年乌洽会变身为亚博会,从省级跨越到国家级,对志愿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场志愿者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能说一口流利英语,我是进不去了,所以就做了城市志愿者。”田中厂说,不能进会场有些遗憾,但他仍然是亚博会的志愿者,仍然可以继续为它做点事。
田中厂所在的志愿者队叫蜡烛队,共有23人,他是这个小队的队长。“蜡烛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希望自己的队伍能也照亮别人”。
田中厂说,做志愿者现在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继续为每一届亚博会服务,见证新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是他证明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