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高铁限速获社会支持 外媒称中国抛弃虚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4日 08:56  环球时报

  围绕高铁连出限制决定   “刮骨疗伤”获得社会支持

  外媒称中国“抛弃虚荣”

  ● 本报驻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李珍 王刚 孙微  青木  ●本报记者 刘扬 ● 牟鹏民

  本周五,中国宣布召回54列动车组;本周四,中国一家铁路建设公司放弃了资金募集计划;本周三,中国暂停审批所有铁路新项目,并命令高铁降低运行速度……一场紧跟着动车事故风暴而来的“后风暴”继续冲击曾被看成中国现代化速度样板的高速铁路,《爱尔兰时报》12日题为“中国的高铁悲剧”的文章说,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使铁路系统正常运转,它怎能担负起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蹚过全球经济危机浑水的重任?另外一些媒体则看到中国政府对灾难负责任的回应,韩国《首尔新闻》把它称为中国高铁在进行“刮骨疗伤”。德国《商报》说,过去20年中国只知道三和弦———更高、更快、更广,但高铁的遭遇是中国的期许与现实的碰撞,而对列车事故的回应则标志着一种“范式转换”,中国在反思过去“危险的虚荣”。

  “大跃进”的高铁速度“到此为止”

  中国列车制造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12日宣布,该公司将召回54列目前运营在京沪高铁线上的CRH380BL动车组,以进行检测,并可能进行改进。中国北车本周早些时候还宣布暂缓交付17列CRH380BL动车组,以等待安全检查。

  召回,对十几年前的中国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中国人是2000年通过日本东芝公司在美国召回笔记本电脑,却只给中国消费者一个补丁的差别待遇时熟悉这个词的。而现在这次轰动的召回却发生在曾让中国骄傲的高速列车上。韩国《亚洲经济》12日评论说,中国高铁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后风暴”,此次被召回的CHR380BL是中国最先进的高速列车型号,此前在试验中创下时速487.3公里的世界最高纪录,并得到极大的赞扬。有韩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高铁可能发生未开工工程直接取消的最坏情况。

  韩国《首尔新闻》12日报道说,中国政府正对被称作“事故铁”的高铁进行“刮骨疗伤”,下令6条原先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把速度降为300公里,其他类型高铁也不同程度减速。中国制订了2020年建设1.6万公里高铁的计划,但现在看来,这种“大跃进”式速度可能“到此为止”。

  德国《明镜》周刊12日以“中国实施车速限制并冻结项目”为题报道说,很多中国的高铁最高时速只剩下200公里,中国高铁未来的发展开始减慢,这意味着中国雄心勃勃的扩张路线暂停。美国“福布斯”网站称,减速的决定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正在放缓其雄心勃勃的高铁计划。

  对于中国官方近几日密集采取的行动,世界媒体上仍有负面的声音。日本《产经新闻》12日说,中国高铁的真实速度本来就被隐瞒,现在时速全面下降50公里,就可以确保安全吗?还是令人质疑。法国《巴黎人报》说,高铁降速是铁道部负责人为洗脱自己而不得已抛出的“苦肉计”。

  肯定的声音也很多。路透社评论称,这表明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后,中国开始更加注重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的“安全性”。

  法国《论坛报》称,高铁降速是“7•23”事故后,中国朝野关于“血腥GDP”辩论的一个必然结果。在高铁降速的同时,中国政府改组了“7•23”事故调查组,替换了两名铁道部官员,这表明中国官方不相信铁道部可以做到自查自纠。中国铁道部是总雇员数超过美国铁道部门、负债率超过丹麦铁道部门的庞然大物,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后最后的几个非市场化堡垒之一,且因为其不透明性而常常滋生腐败。文章称,中国高铁技术的国际声望大跌,美国有分析称,中国高铁要想恢复市场口碑至少要20年,而高铁降速意在彰显中国整顿的决心,力争缩短这一过程。

  日本《读卖新闻》以“中国总算转向安全第一”为题报道说,中国铁路从1997年开始,规模上、速度上一直持续着飞跃式成长,现在减速措施刚好是逆转,这也可能成为中国铁路事业首个“拐点”。日本富士电视台评论称,这是中国对自己高铁安全的一种重新检验,终于将安全性放在首位是值得肯定的,但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声誉肯定变差,以后为恢复良好声誉,恐怕要做出更多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1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高铁减速等做法说明,政府对来自民众的压力更加敏感,也更加在意,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个政府治理好坏是有指标的,一是透明化,二是出了问题后的问责,再一个是效率。政府的这个动作是对社会以及民众关注的一种回应,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在透明化方面还要加强。

  世界借高铁观察中国

  “高速列车曾经是中国快速奔向现代化的标志,就此而言,高铁事故的影响已超出安全性的范畴。”12日的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该评论认为,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些事有可能削弱人们对其经济管理的信心,连“通常顺从的主流媒体也一反常态地提出尖锐批评”,称中国不需要“带血的GDP”。中国政府承诺降低高铁运行速度,并对安全问题追根溯源,是其试图重新抓住主动权的最新例证。

  在一些媒体的分析中,中国高铁出现的问题直接标志着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德国《商报》说,没有任何其他事物像高铁那样,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崛起。蓝字的白色列车体现技术上的赶超追求,也体现基础设施的迅速扩建。虽然过去中国的统治者就喜欢大项目,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或者隋朝的南北大运河,都属于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工程。可最近数十年间,偏爱大规模演化成为妄自尊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切都加快了。这个封闭的国家不仅对外开放,而且成为全球化的急先锋”,“然而,在这种赶超西方的追求中,不知何时,可行性的边界从中国当权者的视线中消失”。

  “危险的虚荣”,是《商报》对中国这种倾向的评价。文章说,20年来,中国只知道三和弦:更高、更快、更广,中国想向全世界显示,他们的国家不仅大,而且伟大,但“这种求大的愿望是行不通的。对这个崛起的东亚强国,质量和技术的法则也同样有效。高铁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的期望与中国的现实相撞、向往的权力与现实的权力相撞”。文章还说,中国政府后来的处理方式显示了一种“范式转换”:中国从现在起抛弃追求创造纪录,转向为公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爱尔兰时报》称,中国官方最近一连串的动作意味着北京对“高铁悲剧”的高度重视,毕竟如果政府不能制止铁路系统的腐败,使其正常运转,它怎能担负起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蹚过全球经济危机浑水的重任?

  不过,金灿荣认为,高铁的减速绝不是西方所说的“高铁悲剧”,也不是中国以往高速发展方式的“重大挫折”,这只是高速奔跑中的中国的一次跌倒,应该看做是一个小提醒。过去30年事实证明,中国高速发展是有自身道理的,是全国人民的选择,也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否认,高速发展确实留下了一些问题。高铁面对几乎来自全社会的指责,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有关。整个社会心态比较焦虑,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暴戾之气,这次只是借列车事故集中爆发出来。

  世界离不开“中国速度”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1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高铁目前的降速是为了让全社会回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心理底线,并以此为契机对整个社会的管理、监督、法制机制进行调试,这个调试不仅是铁路领域,更会涉及整个社会。

  何茂春说,中国铁路出了事故,需要听取国外的批评,哪怕是非常过分的批评,但中国不能丧失自信,中国高铁从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问题是出在管理体系上。中国把自己的管理做好,中国高铁就能重新取信全世界,中国经济也仍然是全世界的希望。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日的文章说,“中国和德国掌握着世界的命运”。文章援引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的说法称,英国的经济增长目前掌握在中国和德国这些债权国家的手中。文章还呼吁作为债权国的中国和德国调整政策,“为解决世界经济危机做出贡献”。

  但在另一些媒体看来,由于“中国速度”出了问题,世界不能指望中国。德国《经济周刊》11日的文章认为,中国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增长在中期会明显减慢,无法再像3年前那样,在新的世界经济危机中起到稳定作用,因此不能期待中国拯救世界。

  何茂春认为,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的过去3年,如果没有中国发展的高速度,世界经济的糟糕程度更加让人无法想象。过去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崛起国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发展的高速度,何况中国平均的速度还真没有像苏联、日本、美国当年那样出现年增长20%左右的情况,中国发展的高速度并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日本大阪大学一位国际经济学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高铁问题影响不到“中国速度”,这就好比英国现在爆发的骚乱不会让英国现政府被推翻一样。中国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中国在急于改善方方面面的同时,难免有时候会急躁冒进,这需要中国加以控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