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巢湖三分 合肥坐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 22:35  经济观察报

  叶静宇

  本报记者近日多方了解获悉,安徽巢湖分拆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一事,确已箭在弦上。

  据巢湖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国务院已正式下发关于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文件。根据方案,安徽省地级市巢湖市将被分拆为三个部分,居巢区和庐江县划归合肥,无为县划归芜湖,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目前,安徽省及相关城市正在拟定人事调动方案,预计将于近期对外公布。

  不过,记者采访安徽省发改委等相关政府部门,他们均拒绝对此事作任何回应。

  据参与过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核心设计的专家、安徽省政府一位参事介绍,该项调整设想由来已久,过去省政府更重视政局的稳定,始终未推入实施过程。自去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后,如何从顶层设计的变革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更具全局意义的重要课题,巢湖行政区划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顺理成章。“此次巢湖的调整,可能仅仅是未来几年安徽省行政区划大调整的开始。”

  巢湖分拆是必然

  巢湖市是一个区位独特的地方,襟江而又拥湖,因而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座“鱼米之乡”。但建国以来,巢湖的工业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经济体量与周边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相比,差距日益加大。

  巢湖经济相对落后,也使得其自身的稳定性不足。建国以来,巢湖已经历过四次小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

  上述安徽省政府参事分析,巢湖撤销分拆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方面,巢湖的经济体量与其管辖面积作比,是“小马拉大车”,以至于“马和车都累”。而且在周边城市逐渐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情况下,巢湖的经济发展更是受到挤压。

  另一方面,安徽省地级市较多,随着“大交通”和“大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市行政区划管理幅度过小。

  据悉,本世纪初安徽省曾有过一个“T”形发展战略,试图把省会合肥,通过巢湖连接起沿江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形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经济带,但由于巢湖市的经济实力较弱,最终没有成形。

  实际上,安徽省目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当年的“T”形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皖江示范区9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66%,其中主要由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四市贡献,但巢湖在围绕着它的合、芜、马三市对比下,显得十分弱小。巢湖在四市中面积、人口均占第一位,但2010年GDP处于末位。“从目前合肥、芜湖、马鞍山的发展势头来看,都是不可阻挡的。但现实情况是,三市的发展空间略显不足,尤其是芜、马二市。相比之下,与马鞍山隔江相望的巢湖和县,基本上还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上述安徽省政府参事分析说。

  2010年1月,国家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安徽省此后在总体规划下设计了江南和江北两大集中区,作为示范区的发展核心,其中,江北产业集中区的起步区就设在和县。

  在皖江城市带的正式规划中,有一句提到“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安徽省政府参事认为,和县作为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重要落子,必须在产业上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因而依托马鞍山现有的产业基础则显得十分迫切。

  合并效果大于合作

  巢湖和合肥之间曾经有过合作的尝试。

  2009年,安徽省召开了高规格的“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座谈会”,并出台《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在座谈会召开的当天下午,合肥与巢湖进行了经济圈建设的对接活动,并签署了《合肥市与巢湖市加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近几年来,巢湖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在共建园区上有过一定的尝试,但来自政府、开发区、企业各方面的人士也坦言,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小摩擦一直不断,在招商引资上各地也常发生争抢项目的事件。

  上述安徽省政府参事分析,对于安徽省经济发展来说,充分利用巢湖的资源,合并的效果将大于合作。尤其是合肥经济圈加快实施,这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凸显。

  目前合肥经济圈面临的来自南京都市圈与武汉城市圈的双面压力。南京都市圈已把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城市“圈”走,且已运作数年,初具规模。在“新特区”的头衔下,武汉城市圈一体化也进展迅速。随着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4条城际铁路在武汉流芳火车站宣告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

  压力还来自长株潭经济圈。继6月长株潭实现统一电话区号后,8月,湖南开建长株潭城际铁路,以进一步拉近三市的距离。

  相比之下,合肥经济圈起步比长株潭、武汉都市圈都晚。

  上述安徽省政府参事认为,合肥合并巢湖部分地区后,将从滨湖时代进而实现临江发展,这是合肥经济圈的“三级跳”。

  安徽省在提高全省行政效率、政府执政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角色转变,也被认为是此次巢湖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徽省一些受访官员称,安徽省原省委书记王金山自2002年到安徽任职后,安徽省整体的执政理念和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改观。此后,合肥市曾派出主要领导到芜湖、马鞍山任职,同样也把优秀的执政理念带到了这两市。巢湖分拆给合、芜、马三市后,有利于这三市的执政经验作用于巢湖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合肥”猜想

  上述安徽省政府参事,考虑拆分巢湖,也意在加强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的行政区划管理幅度,提高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效率。

  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安徽代表团提出的第二项建议就是“关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适时地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

  代表团建议,行政区划管理幅度过小、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资源整合和结构升级,市一级行政中心经济功能不强,难以在发展中起到先导作用。

  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也是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此番合并巢湖部分地区后,“大合肥”概念呼之欲出,合肥市在向其“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发展成为中部地区特大型城市”的目标也迈进了一大步。

  合肥的现状是,所辖四个区、3个县,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人口445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7%。

  从全国省会城市行政区划来看,剔除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特别区,余下的27个省会城市平均辖区、县(市)11个,平均面积1379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33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平均12%。而合肥市辖区县只有7个,辖区县(区)差4个,面积差了将近一半,人口差90万人。

  从华东地区省会城市行政区划来看,剔除上海市,余下的6个省会城市平均辖区、县(市)11个,平均面积9640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60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平均9%。合肥市离这个平均数也有不小的差距。

  从中部省会城市行政区划来看,晋、豫、鄂、湘、赣、皖6个中部省会城市平均辖区、县(市)10个,平均面积8182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50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平均9%。合肥也没有达到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平均数。

  通过这些数据,有专家认为,合肥偏小,显然制约了合肥的发展。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调整方案,合肥将在短期内基本实现政区面积、人口数量翻番,合肥市辖县区数量也可能会增加到10多个。

  巢湖部分区域划入合肥后,合肥将建成一个环巢湖的大城市,巢湖将变成合肥市的“内湖”。调整区划后,新合肥市所辖区县达到至少10个,面积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00万人,人口占全省比例12%,与全国省会平均水平相仿,成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城市。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