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7.23事故:赔偿方案出台遇难者获赔50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 08:16  金羊网-新快报
相关部门将遗留在现场的事故车辆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相关部门将遗留在现场的事故车辆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动车组前车司机接受国务院调查组调查,最高检介入事故调查

  雷击究竟破坏了什么设备?既然前车已“趴窝”,这样的紧急信息哪怕是打手机都能说清。我们的动车信号系统在干吗?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又在干吗?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赔偿协商工作取得进展,死亡旅客赔偿金标准也已确定。经过当地善后处理“5+1”服务小组与遇难者林焱的家属初步谈妥,赔偿金额50万元。林焱是福建省福州人。这是此次事故中第一个达成的初步赔偿协议。

  温州市警方昨日公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第一批遇难者名单,共包括28人。记者注意到,在这份名单中,浙江籍17人、福建籍7人、安徽籍1人、河南籍1人、天津籍1人、意大利外籍1人。

  率先签协议可获奖励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故每位死亡旅客的赔偿金将依据国务院《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和《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由事故赔偿金、一次性专项帮扶款以及爱心捐助款构成,总计人民币50万元。事发后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以上费用除奖励费用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拿出来外,其余由铁道部一并支付,支付方式以现金和充卡方式,原则上打卡,整个谈判将遵循对死者尊重为第一原则。

  根据这一执行方案,7月25日晚在仰义街道,“7·23”动车追尾事故鹿城区处置领导小组已与一个遇难者家属签订协议,时间是7月25日23时多,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将此事谈下来。据了解,该名遇难者叫林焱,是福建人,今年29岁,男性,家中有一个老母亲,其父亲已经去世。

  最高检已经派员介入

  据了解,在追尾事故中,前车D3115次列车司机正接受国务院调查组的调查。南昌铁路局证实,同时接受调查的还有各工种相关工作人员。D3115次列车司机属南昌铁路局。该工作人员称,事发后,D3115次列车司机配合国务院调查组调查了解情况,“他比较了解整个事故的情况,目前我们都见不到他”。

  昨日上午,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成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已派员赶赴温州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本版文图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凤凰网等)

  十问追尾事故

  先签协议有奖是买卖行为?

  1.赔偿方式竟然搞奖励?

  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此次赔偿标准是执行以17.2万元为基数,再加上20万元保险理赔,总共37.2万元,此基数不变;另外加上遇难者家属赡养费等共计不超过45万元;有媒体报道称,事发后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据此估计和之前的赔偿数据现实,这个酌情的数字,应该在5万元上下。

  据了解,昨晚福州籍遇难者林焱家属与相关部门达成赔偿协议,总额为50万元。有家属对此赔偿方式提出质疑,铁道部急于让家属签订赔偿协议,还提出先签订协议有奖励,这种行为与买卖没有差异。

  2.事故到底发生在何时?

  追尾事故发生后,官方最早发布的事故发生时间为:20时34分。24日起,官方口径的事故时间突然变成了20点27分。为何在一天之后,官方发布的事故时间相差了7分钟?又是因为何种原因出现这“变更”的7分钟?

  3.雷击破坏了什么设备?

  王勇平曾表示,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此“雷击说”引来公众很多追问。到底雷击是击在哪?铁轨?D3115?既然前车已发生“趴窝”,这样的紧急信息传递哪怕是手机都能完成。铁路专家孙章表示,这表明动车组信号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有漏洞,还比较脆弱。

  4.自动控制系统有无用?

  同济大学(微博)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维达表示,我国动车组列车上均有ATC系统,即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防止追尾和冲突,“自动闭塞系统”便是其中一部分。那么,事发时,动车组的“自动闭塞系统”起什么用?

  5.D301为何在D3115后?

  根据列车时刻表,D3115次列车准点到达温州南站的时间应该是19:57,D301次准点到达温州南站的时间应该是19:42。两车存在15分钟的行驶间隔,而且是D301在前,D3115在后,理应不会发生追尾事故。有网友对此不解,D301为何会行驶在D3115后面?

  6.事故未处理完就赶通车?

  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接连发布消息,称将尽快完成救援,恢复铁路通行。在“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竟从车厢又救出一名小女孩。有网友质疑,现场还没最后清理完,为何就急匆匆地要求恢复通车?

  7.实名制发挥不了作用?

  到目前为止,铁路部门还未公布事发4节车厢里究竟有多少乘客。有人质疑,实名制系统的作用为什么不能迅速发挥,以及时得知事故车厢总人数?如果连总人数都不清楚,又何以知道已经“搜救完毕”?

  8.领导任免为何如此快?

  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党组迅速对上海铁路局领导免职并进行调查。有记者质问王勇平:“事故还在调查中,为什么要对领导进行处理?”王勇平表示,高铁产生的安全问题,领导要负起首要责任。对于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等3人免职,是为了让老百姓放心。

  9.“磨合期”究竟要多长?

  之前京沪高铁频发列车停电事故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铁发生故障,是因为在磨合期,磨合两三个月以后,稳定期将会出现。然而,甬台温铁路2009年9月28日已开通,至今将近2年。那么,动车运营究竟需要多长的磨合期?

  10.为什么没有配安全带?

  有网友质疑为何动车组不配备安全带。有专家这样解释,动车急刹车一般不会对车内乘客带来明显伤害,因而动车组上未配备安全带。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