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动了中国石油的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 11:39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刘红杰

  康菲不是中海油在渤海唯一的合作者,众多的海外公司参与了中国海上石油大开发的行列,这种开发模式被有的媒体总结为“中国式开发之痛”。

  究竟谁动了中国石油的奶酪?

  中国石油真遭列强瓜分了吗?

  中国能源安全是否遭到威胁?

  谁在动中国石油的奶酪?

  渤海湾最多17家外企找油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将中海油与康菲的合作关系摆到了台面上。1999年,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发现了蓬莱19—3油田。2002年8月30日,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和美国康纳和石油公司合并成立了康菲石油。按照协议,由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完全承担蓬莱油田前期的勘探费用,并承担勘探风险,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由康菲与中海油共同投资合作开发,由外方承担日常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权益分配比例为中海油占51%,康菲占49%。项目一期开发于2002年12月投产。

  翻看中海油近年来的公告不难发现,每次拿到一批海域开放区块,中海油就会发布公告寻找有技术的外方企业进行合作。外方负责作业,中海油则负责其他相关事宜,双方权益一般为中海油占51%,而外方占49%。中海油与康菲的合作,正是这一模式的体现。

  有媒体报道,渤海湾内一度曾有17家外资企业在找油。多家外资企业获得了渤海湾区域的石油开采权,包括康菲石油、雪佛龙、科麦奇、德士古、阿帕奇、加拿大王朝能源、EDC等国际能源企业,甚至一些名气尚小的外资企业。这意味着,众多的石油资源通过合作开发的模式流入了外资的腰包。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种模式现在在国际上也比较流行。“主要是海上石油勘探开采的技术性很强,俗话说‘登天容易入地难’,在海上入地更难。中国石油当时不掌握技术,不得不依靠外方的技术来开发。”

  中海油内部一位人士也坦言,“海洋石油勘探开采风险很高,国际上广泛采用合作方式,可以风险共担。”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引进外资勘探海上石油具有历史的原因,因为我们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79年11月25日,原石油部“渤海2号”钻井船翻船,72人命丧海底,时任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用餐时接到这一报告,气得将饭碗推到地板上,石油部部长宋振明被撤职。此后,开始引进外资。

  “所以说,中外合作开发海上石油具有时代的烙印,因为技术达不到,光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截至2010年底,渤海油田累计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近50亿方,南海的油气储量更加惊人,油藏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

  “渤海海域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油质较稠,开采技术有难度;南海油田则以深海开采为主,技术难度更大。中海油与国外合作,必然要以一部分资源为代价,但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韩晓平称。

  从1982年中海油成立,至2006年5月1日,中海油先后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72个石油合同和协议。到2008年底,吸收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

  有能力到国外承包油田,为什么国内的油田却包给外国公司开采?

  现在履行的多是当年的合同

  中海油与外资合作海上采油的模式饱受诟病。有网友质疑:“中国有能力到国外承包油田采油,为什么国内的油田却包给外国公司开采?”“拿着国家的资源,自己不承担风险,净赚一半,国企真是聪明。”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能源专家林伯强说,这是一种误解。“当时我们在技术上有障碍,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技术。合同一般都是签订30年,我们现在是在履行当年的合同。时至今日,在浅海,外资石油企业已经无法取得勘探权,中海油早已经承担起了独立勘探任务,并取得很多成就,但在深海石油开采生产领域,还需要国际合作。”

  韩晓平对此表示赞同。“打不出来油就谈不上中国能源安全,一切依靠进口是行不通的。只有供应多元化才能保证能源安全,与外资合作是我们自主技术进步的必经阶段。”

  韩晓平的话绝不是空穴来风。我国自1992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加重,去年以来更超过了50%这一国际警戒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达2.39亿吨,同比增长17.4%,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进口量的持续增长并非是国内原油产量下降所致,而是国内旺盛的能源需求。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4亿吨,达4.3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3.8%。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我国能源保障压力已越来越大。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就以年均2.9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如果“十二五”期间仍保持此速度,预计201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5%。

  “我国每年新增1800万辆车,一年大致新增油耗4500万吨,要解决这些增量,要么进口,要么增加自采力度,中海油的扩张是必须的。”林伯强说。

  从1982年以来,虽然中海油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处在良性经济循环中,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中海油的海洋开发能力仍严重不足。

  有业内人士透露,全球深水技术的最大深度为3052米,领导深水勘探的石油公司主要是BP、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集团。而中海油目前主要集中于300米以内的海域。

  最近海洋原油开采为什么事

  19日晚,新华社发出消息,报道康菲油田溢油漂至河北辽宁两海滨浴场,中石油渤海溢油事件至今尘埃未定,漏了多少油,给渤海造成多少伤痛,国家索赔多少,至今是个谜。

  事故频发?

  扩张速度过快凸显后遗症

  对中海油来说,最近是个多事之秋。继中海油国内最大合作油气田蓬莱19-3发生漏油事故、国内最大炼油项目惠州大亚湾炼油项目发生火灾后,7月11日,中海油最大的自营油田———位于渤海湾的绥中36-1油田中心平台中控又发生故障,发生少量漏油,油田停产。

  “最近海洋原油开采事故频发,这可能与扩张过快有一定关系。产量过大自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也给中海油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产量增加与质量安全的双赢。”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业内人士认为,合作开发模式是助推该公司快速膨胀的主要因素,也使得中海油发展过快,技术标准没跟上发展速度。中海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就提出,此次渤海溢油事故中的原油管线建在20年前,20年前管线标准和现在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就是风险。

  记者从中海油获悉,公司目前已经在保障正常生产的同时,对旗下项目展开全面整顿和排查,不排除整顿会暂缓部分项目生产周期。有业内人士猜测,这预示着中海油将放缓建设“深水大庆”的步伐。

  中海油有一个宏伟蓝图,到2020年实现四个“海上大庆”:以渤海稠油为主的“近海大庆”,以深海为主的“深水大庆”,海外的“海外大庆”和“液化天然气大庆”。

  实际上,中海油总公司第三任总经理王彦曾在中海油实现国内油气产量5000万吨油当量后,提出了“细嚼慢咽”的建议。

  林伯强说,下一步中海油将从目前主力开发300米以内的浅海向深海开发挺进,相比浅海,深海石油开采的风险更大,技术含量要求也更高。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提出,海上石油开采走向深海,不但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企业管理、对行业监管方面的要求会更高。

  据报道,2010年2月,被中海油称之为“定海神针”的深海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横空出世,并将于2011年年中投入深海,这为中海油迈向深海实现了关键一步。 根据中海油此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在未来5年内,中海油还将投入3500多亿元用于中国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其中200多亿元将用于深水大型装备建设。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深海走向极深海,希望中国石油拱手让人的历史早日结束。

  [污染情况]渤海840平方公里海水水质恶化

  7月5日下午消息,国家海洋局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召开发布会,称溢油事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油田附近840平方公里的海水由一类水质恶化为四类水质。该事故最早发生在6月4日,比此前媒体报道的时间早了半个月左右。其中B平台漏油属于海底溢油类型,在我国尚属首次。

  [应对措施]溢油情况已得到控制原因正组织调查

  截至4日,事故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海面已无明显漂油。B平台采取减压措施后,溢油于6月19日基本得到了控制,C平台采取水泥封堵井措施后,溢油于6月21日基本得到控制,截止到7月4日除B平台、C平台附近有少量的油膜溢出外,没有明显的漂油。

  [责任方]康菲石油承担溢油责任

  溢油发生的区域属于油气田开发海洋功能区,事故发生时该海域没有渔民进行渔业捕捞。此外,事故对该海域的交通、船舶运输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国家海洋局已责成康菲石油公司迅速查清溢油点,找准溢油来源,把窟窿堵死。

  [处罚情况]对康菲索赔将远超20万

  针对一些媒体关于渤海漏油事故已经立案,最高索赔20万元人民币的报道,国家海洋局官员称,20万元只是对事故责任方依法进行罚款的上限规定,而向事故责任方就海洋生态、水产资源等损害进行索赔的金额预计将远远超过这一数额。

  近年中海油漏油事故一览

  2011年6月4日起 渤海湾发生漏油,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2011年5月13日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报告,该公司在渤中34-1北区块实施钻井作业的南海一号钻井平台发生溢油事故。

  2011年4月22日 中海油公布位于渤海湾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发生故障,导致“渤中28-2南”等四个自营油田关闭,涉及日产量约3.9万桶。

  2010年海南 中海油的内部员工透露,当时华能要在海南建个电站,电站需要在海边建个码头,码头正好和中海油的管道重合,按图去挖的时候把中海油的管道挖裂,由此发生漏油事故。

  2009年9月 中海油旗下海南福山油田一个月内发生两次漏油事故,油田输送油管发生渗漏,对附近的一个小水库造成污染,还对当地一村庄的200亩水田造成了污染。

  2007年前后 当地养殖企业反映曾经出现过比较严重的油污污染事件。在海滩捡拾的是块状的油污,这应该是原油,而不是船舶柴油泄漏造成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