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游资投机炒作 民间借贷火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23:55  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 周红梅

  导读:一幅字画进价6、7万元,几天后转手就卖了40万元,这种“轻松”的买卖对经营四星级大酒店的黄先生显得很平常。他决定继续做大公司的文化产业,将在酒店经营上获得的利润更多地投到名人字画的收藏上。

  近年来,像这样从实体经济“出逃”的大量民间游资开始投机炒楼、炒贵金属、炒艺术品,资本的逐利性折射出当前实体经济对资本的吸引力大大减弱。民间资本“不爱”实体经济,原因在哪里?

  企业经营“老大难”不解决

  民间资本“不愿爱”

  进入门槛高,资金回收慢

  “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投入大,资金回收慢,经营难题多,这是民间资本不愿投入实体经济的最主要原因。”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陈继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不是随便开个工厂就能赚回来,现在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市场需求旺盛,投资机会很多;目前市场饱和度较高,企业要靠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立足市场,这是一个长期积淀才能产生收益的过程,这对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是一个“过滤器”。他套用股市一句话:“投资有风险,进入须谨慎。”

  广西社会科学院专门研究民营经济的吴坚副研究员认为,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制约了民间资本的进入空间。如一些行业设限严格,门槛设置高,甚至高到只有行业内原有企业能经营或少数实力很强的企业才能进入,通信、广电、邮政、电力、金融等行业尤为突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发起组建贷款公司,名义上民间资本可以参与,但必须由国有银行做大股东,监管权限在中央,无形的“玻璃门”将很多民间资本挡在了门外;但是当完全由民营资本发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试点时,一下子就发展到了3000多家。可见,民间资本不是“不爱”实体经济,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入口”。

  资金需求大,融资成本高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南宁高新区一位做机电产品的老板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没有什么抵押物,信用等级低,办厂几年来从来没在银行贷到过款,虽然有时订单供不应求,却苦于没有资金扩大规模。

  吴坚表示,由于银行控制风险和银行内在经济利益的要求,民营中小企业实力弱小、可抵押资产少甚至没有抵押品,信用等级和内部管理水平较低,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今年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之下,我区中小企业融资形势更严峻。据自治区工信委对1009户中小企业的调查测算,全区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接近1000亿元。同时,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从银行拿不到贷款的中小企业被迫向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融资,但民间借贷利息高,月息达到4%-10%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服务体系滞后,经营环境差

  “十几亩地征了3年都拿不下来,办个证来回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近百个章。”怀揣着千万资金来广西投资办厂的秦先生当初差点就打了退堂鼓,“当时要是有专门的政府服务机构,我们也不会那么难。”

  由于我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滞后,在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帮助、员工培训、对外经济合作等政府服务和售后服务方面严重缺乏,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进入后“一头雾水”,付出的行政成本大大增加。

  自治区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外省一些发达地区早就有很多营利性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在企业筹备阶段,为企业办齐各项手续、证件;在企业运营阶段,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帮助、员工培训等等。但我区受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所限,目前应由政府发起一些半公益性的公共服务机构。

  经济转型现“新问题”

  民间资本“不敢爱”

  调整产业结构,环保压力增大

  近年来,在国家三令五申严把企业节能环保指标,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产业政策下,大多数民营资本所在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

  “一些大中型国企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扶持下,投入巨额资金,加大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改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上去了;而我们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政策,节能减排谈何容易!”南宁郊区一家淀粉化工厂的负责人很苦闷,他的厂由于环评不达标面临停产整顿。

  自治区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两高一资”产业比重仍然偏高,而这些产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由于技术、资金和认识上的不足,通过环评较为困难,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生产。而国家自去年就开始执行的高耗能工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政策,逼得一些高耗能中小企业“转身”。

  “转身”也非易事。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环保压力倒逼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更需要一整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与之配套,因此企业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但在转型“阵痛”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盛更持久的生命力。

  原料价格上涨,经营成本增加

  CPI的上涨让人们感受到钱包缩水,而企业界中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则挤掉了民营企业本已狭小的利润空间。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压得一些企业喘不过气来,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

  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48%,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9.33%。两者间的剪刀差很大程度上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吃掉的企业利润。

  “物价上涨得太快,我们的原材料综合成本上涨都超过了60%,但在欧洲的终端价格又提不起来,现在几乎是亏本经营了,目前公司的产能只是以前的五分之一。”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销售部黎经理告诉记者,最近公司原材料猪皮价格大幅上涨,产品出厂成本增加,但出口价格上涨缓慢,公司正经历异常艰难时期。

  不仅是出口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也让一些与食品相关的内贸企业叫苦不迭。

  南宁一家酒店的负责人最近也在为飞速上涨的猪肉价格发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对酒店经营影响很大,包括对月饼销售、菜式创新及早茶等都有影响,今年光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就比前几年翻了一番。”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也在上升,上述酒店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去年给职工提了5次工资,工资增长到了以前的1.5倍,可还是留不住人,今年招人更难,工资要求高不说,整体素质也比以前下降了许多。”

  广西富丰集团负责人也表示,近两年一线工人工资上涨了20—30%,加上社会保险费用显著增加,直接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目前公司在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等工业领域的利润大大压缩,开始在酒店经营、投资管理等三产上追逐利润。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