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审计署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 正文
4.13万名审计人员,耗时3个月,终于摸清了全国31个省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审计署有关负责人6月27日告诉记者,此次审计基本摸清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底数和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反映的是截至2010年底的最新数据。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所有涉及债务的2.55万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5.4万个其他单位和37.38万个项目、187.36万笔债务进行了审计。”审计署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位负责人说,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不足、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善民生,特别是为了保障应对重大危机、战胜特殊困难所需资金,通过多种方式举借了大量债务。这些负债是否合理、规模到底多大、风险状况如何以及怎样偿还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中央关切、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焦点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3月至5月,审计署组织了此次审计。
至于审计结果公告是如何出炉的,这位负责人透露,审计结果在分别征求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意见后,又与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协商,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进行了反映。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次审计,在摸清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底数的基础上,按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3种情况,对所有债务进行了区分。同时,运用了债务率指标,测算和衡量了债务规模与地方政府偿还能力的适应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度有了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判断。
对于10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审计署提出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等建议。(记者 郄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