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花”和“金龙鱼”两大食用油公司,因鲁花公关公司项目总监涉嫌诽谤金龙鱼被起诉而引发“战争”,但此事引人关注的一点是社会上一直争议很大的食用油采用转基因原料问题。此事也再次把转基因食品推到“风口浪尖”上,转基因食品到底该不该吃呢?
记者在百度输入“转基因食品”,共搜索到四百多万个结果,而这些结果很明显分成两大派别,“安全派”和“危险派”,如此明显的纷争,让不了解该方面知识的消费者确实心生疑虑,“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可以说是相当完善的。”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共同构成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建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该联席会议由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卫生部等11个部门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研究员吴孔明认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是十分严格的。简单来讲,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就是根据现代生物技术食品风险分析原则,评价转基因生物是否存在有害物、营养或者是否影响环境。而这个评估,通常是与传统的同类食品为参照物。“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制度已经在国际上达到了最严格的程度,也是科学的。所以颁发的安全证书是可靠的。”吴孔明说。
“现在外界有一些误解,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外国人不吃而中国人吃的。事实上,美国是用转基因食品最广泛的国家,如大豆、玉米、油菜等,只不过他们不要求标识为‘转基因’才引起误解。”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一再强调,“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发现一例经科学证实的因为转基因食品而导致安全事件的案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很多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来源,都有着极大的误区。
延伸阅读
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以为样子不像正常品种的蔬菜水果就是转基因产品。
现在市面上蔬菜水果品种繁多,有小个头的番茄和黄瓜,也有大个头的青椒和草莓。然而,这些都不是转基因产品。所谓转基因产品,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至于在不同品种之间进行杂交,或者用各种条件来促进植物发生变异,都不是转基因。
其实,天然植物本来就是形状多样的。同样一种东西,个头有大有小,色彩五颜六色。人们只看到一种大小、一种颜色的产品,只是因为人类普遍种植这种品种而已。比如说,把各种番茄品种之间互相杂交,就能育出深红色、粉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大小的番茄来。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和转基因完全不挨边。
目前,我国还没有哪一种蔬菜水果是转基因产品。无论颜色如何,大小如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育种方法得到的品种。稍微有点非传统的产品,就是把种子带到太空中育出来的大青椒等产品,但这也与转基因毫无关系。也就是说,这些育种方法只是在不同品种之间转移基因,就像不同民族的人结合后生孩子,或者人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发生了变异,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的基因。而转基因产品呢,好比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人身上,让人身上拥有某种花的基因,或者某种细菌的基因,这显然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误区二:以为水果蔬菜不容易坏就是转基因产品。
一个南瓜或一个番茄能放一周,这实在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蔬菜水果都有自己的保存条件,只要按条件储藏,就能保存很久。比如说,苹果可以在冷藏库里存12个月之久,这和基因没有丝毫关系,只不过是人们想办法让它进入“冬眠”状态,降低它的呼吸作用和衰老进程而已。即便不放在冷库里,很多蔬菜水果都能在阴凉处存一周以上,比如夏天的西瓜在切开之前能放半个月以上,完整的洋葱、胡萝卜,没有过熟的番茄等,在家里放一周也没问题。
的确有“转基因”的番茄不容易成熟,不过它可不是放一周的问题,而是根本不会自己成熟。因为人们想办法去掉了它启动衰老成熟的“开关”。这样,它就一直保持青涩状态,除非外用催熟剂来处理,才能变成红色,变成可食状态。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生鲜番茄中,还没有这种产品。
误区三:以为加工食品中没有转基因产品。
加工产品都是来自于农产品原料的。原料中的各种污染成分以及转基因成分,都会进入到加工食品当中去。然而,人们通常都盯着农产品原材料,特别是新鲜蔬菜水果,总是担心它有农药、有污染、有转基因成分等。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成分,都是来自于加工产品的,特别是使用美国进口原料的加工产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它所产的大豆油90%以上是转基因产品,还有菜花油(基因改良过的菜籽油)、马铃薯、小麦、玉米等,都是大宗转基因产品。同时,美国也是豆油、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的出口大国,只要买它的转基因农产品,就自然地引入了转基因成分。
一篇帖子引发的“战争”
事件由一篇800余字的网络文章所引起。2010年9月,一篇在天涯社区论坛及自己的博客上发布《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该文指金龙鱼食用油利用“有害的”转基因大豆,“毒害”国人的身体健康,呼吁网民抵制金龙鱼。
该文作者系鲁花的合作公司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赞伯”)策划总监郭成林,现年32岁。
据媒体报道称,2010年10月11日,南山公安分局招商派出所接到辖区企业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负责人报案,称有人针对其公司生产的金龙鱼食用油产品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造成恶劣影响。去年11月30日,郭成林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批准逮捕。据了解,该案件已在6月3日开庭。
针对鲁花公关公司项目总监涉嫌诽谤金龙鱼被起诉一事,近日鲁花集团和金龙鱼方面分别表态,前者称从来没有参与过此事;后者表示,不希望此事伤及两大公司乃至整个食用油行业。对于消费者关注的是否用转基因原料问题,其表示,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所用原料也是整个行业普遍情况。
记者 张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