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央视财经频道:聚焦钱流 > 正文
《经济信息联播》继续推出特别报道“聚焦钱流”,昨天我们在节目中探讨了,中小企业缺资金发展难以为继的现象,也梳理了一年来,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那么现在市场上到底是谁缺钱?钱又到了哪里去呢?存款大搬家,居民的投资走向究竟在哪里,这些话题在今天的报道中都将涉及。此外,关于钱流的话题,欢迎大家登陆到新浪微博,与我们进行交流。
下面首先来关注今天在青岛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微博 专栏)在论坛上表示,基于目前巨大的货币存量,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实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夏斌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收紧,必然会使企业的融资量有所紧张,但这并不代表整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往下走。货币政策稍微收紧一下整个中国企业融资量紧张了 与此同时 整个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在往下走了 而物价的压力还不变 大家都容易说 是不是硬着陆了 是不是要转向了 七八月份可能政策还要转向,都要等待这样的状态的出现。对于这种判断我认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适度的下滑但是这个适度的下滑是不是硬着陆。夏斌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为了逐步消化市场上已经存在的75万亿的货币存量,今后几年后都不能简单套用过去货币增长的经验公式。此外针对通胀压力,夏斌表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非常多,货币因素只是其中之一,资源价格的改革、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都会影响物价的总体水平。夏斌说,“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间,相对来说偏紧的货币政策是有利于结构调整 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始终认为 今后一个时期 应该用更多的积极地财政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适度还是偏紧一些为好。”
上海:资金成本上涨 中小企业无奈面对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珠三角的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是贷款难,贷不到款,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资金紧张的状况,不仅出现在珠三角地区,在我国金融最发达的上海,这里的中小企业也一样面临着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我们的记者在企业里,也进行了调查,来看看他们的新发现。邵俊涛是一家注册资金100万的小型民营电器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目前他的企业只有26名工人。他告诉记者现在对于他的企业来说,银行提出的30%年利的借贷成本,就是个天文数字。
上海思控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俊涛表示,“我们一年的话,我们现在毛利也就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说导致我们就是即便是可以去贷的话,我们也没有太大的一个意愿,因为这里面的话使我们这个资本的一个使用的成本太高了。”邵俊涛告诉记者,目前他所接触的行业上下游都处于资金相对比较紧张的阶段,原本只有三十天左右的账期、现在由于客户资金紧张被迫延长到了六十天,相应的他们也不得不延长给物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受此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出现下降。邵俊涛还说,“如果按照毛利百分之三十的来算的话,我有一百万订单的话,我其中要押到七十万,要押四个月时间,那么这一年,就是说一年我可能资金周转率只能达到三四次,那么整个导致就是资金周转率便少,便低,那么导致我们的一个资金成本就会增高,利润就会下降,销售额就不可能去提高。”
记者在走访当中发现上海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和邵俊涛一样的问题,由于企业固定资产不多,很难从正常的质押借贷渠道获得银行的贷款,即便是能贷款,今年较高的借贷成本、也让这些体量和盈利程度都十分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甚至有不少企业打算收缩规模。
上海奇班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奇:我现在这个资金,回笼慢的话,我准备把规模缩小了。你不缩小,你这样承受下去赚的钱,还不够付人家利息。
回流明式家具拍卖火爆 成交创世界纪录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缺钱,在艺术品投资领域,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眼下艺术品春季拍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古典家具的拍卖持续升温,首次出现了海外私人专场,1994年一件明代黄花梨家具的最高成交价才18.7万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资金云集的古典家具市场行情又怎样呢?嘉德春拍的明式家具,全部来自比利时卖家菲力浦·德巴盖的私人珍藏,在嘉德古典家具拍卖现场,当竞拍者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们的竞拍热情就迅速被点燃了,举牌者你争我抢,毫不示弱。80件拍品中,买家对两件明代柜子和一张明代罗汉床展开了激烈争夺。这一张明代罗汉床竞拍价在880万突然跳涨,直奔2000万,最后以3220万成交。无独有偶,一把明代官帽椅竞拍价也是在880万突然跳涨,打破每次举牌加价20万的竞价常规。加上15%的佣金,这一件明代黄花梨官帽椅最后以2300万元成交,刷新了明代官帽椅拍卖的世界纪录。整场古典家具拍卖80件拍品成交率100%,成交额超过2.88亿,创中国单季家具拍卖世界纪录。
中国嘉德古典家具分析师乔皓表示,随着热钱的涌入,高昂的市场价格必然仍会更多海外精品黄花梨家具向国内回流,吸引私人珍藏的精品进入市场。这一拍卖也说明国外黄花梨个人收藏开始整体向国内转移,说明黄花梨家具的全球定价权已经掌握在中国买家手中。我国在1994年开始有黄花梨古典家具拍卖,当时最高成交价是 18.7万元。此后步入10年萧条期,古典黄花梨家具上拍量只有几件或几十件。直到到2004年,黄花梨家具拍卖市场形成一个小高峰,上拍量为55件,成交总额形成当时的历史高点——3293万元。在2008年秋形成了第一次高峰,上拍量为178件,总成交额达3,856.28万元。可是在2009年春季受金融危机影响,黄花梨家具市场又滑落至谷底,上拍量和成交总额分别为84件和1389万元。然而,2009年秋开始,这一市场又继续迅速走高,并2010年走向巅峰。正在进行的2011年春拍维持去年走势,高位横盘震荡。
资金蜂拥而至 四大因素推高红木价格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一把明代黄花梨椅子居然能卖到2300万元!显然,在民间投资领域并不缺钱,而是钱太多了,正是国内投资领域的这股热潮使得海外的藏品纷纷回归国内。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红木家具已经走出低谷,此后红木家具的价格不断的快速攀升,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那么,除了资金蜂拥推高价格之外,在投资者眼中红木又有哪些看点呢?
陈永晓在浙江省东阳市某红木家具企业打工已经20年了,虽然有一套过硬的木雕手艺,但他感觉最近3年收入最为可观,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递增。陈永晓说,“我现在是一万三,去年的时候是一万,去年跟今年相比大概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左右。”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红木价格上涨的第二大因素是红木资源越来越少。国内沉香木中,高档的原木价格一年上涨了70%,中档的一年上涨30%,低档的涨幅不大。而国外红木价格的涨幅就更加惊人。越南黄花梨去年短短一年涨了150万元一吨,整整涨了一倍。对此,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吴梦良认为,“说明什么呢,越资源缺少型的,越紧张的,它属于由于资源的匮乏,那么投资者越喜欢投那些匮乏的材料,所以它涨幅就特别大,所以这里的话我觉得,特别是普通投资的话,就特别要小心了。”
推高现代红木家具价格的第三大因素是:雕故事。随着东阳木雕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红木上雕刻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故事,能使价格翻上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东阳红木家具去年成交额67个亿元,主要贡献来自这些有故事的中高档产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初伟说,“那么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那时我们20件的家具,只卖了两万块钱,我设计了一副水浒108将,通过这样子以后,同样是20件套的红木家具,一下子被市场看中,卖了四百多万。”雕刻精美,造型独特,这些具有中国传统古典美的木质家具,因为具有了很好的观赏性而不断的被有钱的人作为收藏,这也是推高现代红木家具价格的第四大因素。浙江省东阳市红木家具加工户陈兰兰:赵本山他们唐国强他们 有很多演艺界的 那个是陈道明吧 也对红木家具非常感兴趣。作为收藏,需要特别警惕的是,红木不仅仅是黄花梨和紫檀,红木有8大类33个树种,各个树种价格上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红木市场上鱼龙混杂。专家表示,辨别红木优劣可以从密度、材质、纹理和色彩四个方面入手。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纪委书记李洪峰说,“密度好的话就重,非常沉重,红木有个特点就是所有种类比其它杂木类的要重。红木家具是不上油漆的,它有个自然色,用久了之后,红木是越用越光亮,越用它的颜色可能会变得越深,这种滋润感就出来了。”
海外抢购红木材呈现白热化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说到红木家具,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红木家具,所谓红木家具主要是指用紫檀木,酸枝木、乌木,瘿木、花梨木、鸡翅木制成的家具,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而我国比较有名的明式家具,大多都是红木家具,红木家具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特别的工艺,凸显了我国民族性的特色,这也是令无数收藏家心向往之的原因。在收藏市场上,从1994年到今年18年间,古典红木家具拍卖行情三落三起。眼下火爆的拍卖局面到底能否持续,业内人士众说纷纭,不过眼下,实实在在的现象却表明,随着古典红木家具行情高涨,现代红木家具行情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也导致我国国内红木资源日渐枯竭,到海外抢购红木资源已经到了白热化,这也验证了在民间投资领域是钱多了而不是钱少了这样一个现象。
浙江东阳有1000多家红木家具生产厂家,陈兰兰的红木家具厂是其中的一家,每年她的厂都要消耗120吨红木。然而,像这些家具所用的红木长成可用之材,需要300年到600年。国内红木从明代到今天已经采伐了600多年,红木资源所剩无几。无奈之下,陈兰兰和东阳所有的红木家具厂只能到国外购买红木木材。陈兰兰说,“我们像今天看好了一堆木材 准备明天去买的 第二天去就找不到了。”浙江省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则表示,红木主要是从东南亚国家来的,包括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印度这些,现在我们进一步拓展到非洲,南美洲,巴西,这些地方的相对的一些木材在我们进口已经超过我们百分之七十以上了。
浙江东阳去年从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购买红木高达70万吨,今年上半年还在加速增长。根据业内测算,现在全国一年的红木消耗量相当于过去600年的消耗量,红木的巨量使用导致在国外砍伐红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浙江省东阳市红木家具加工户李忠信说,“在东南亚,我们去砍木头的时候,越砍越远,它里面运输成本很高,我们以前大象从山沟里面可以汽车运的时候,一只大象拉汽车拉出来,它一天可以拉一个木头,现在就是要两天三天拉一个木头。”
国外红木企业看准了中国对红木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无论是东南亚国家还是非洲国家都千方百计减少原木出口,要卖也只能卖经过加工的木材成品或者半成品。即便如此,在国外抢购红木资源的合同也已经签到了2061年。浙江省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也说,“所以现在我们也是鼓励企业同越南,老挝这些国家建立比较固定的木材供应的协议,我们好多企业已经在老挝泰国缅甸这些同当地政府部门签订了供应20年甚至50年的这么个木材供应的合同,来保证我们木材的供应。”
刘元春:三大因素造成中小企业“钱荒”
《经济信息联播》就“钱流”问题特意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做客财经频道演播室,以下是访谈实录:
马洪涛:第一个问题想跟您讨论,这些中小企业他们感觉资金捉襟见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完全是因为现在银根收缩吗?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刘元春:这里肯定是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来看是三个方面,首要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目前资金虚拟化、资产泡沫化这种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这种趋向,因此资产泡沫化像一个大磁场一样把我们很多资金吸引到这里面,导致很多银行存款进行搬家,从而导致大量的实体经济所用的日常资金也投入这个领域,我们资金的虚拟化又阻止我们正常的资金向实体经济渗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资金投放本身就是有不对称效应,目前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以及货币政策收紧,以数量型为主的收紧模式,加大了不对称投放的效应。所以说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比较紧,我们内向型企业资金比较紧,因为我们资金投放来讲,第一,我们外汇占款占货币发行的80%,谁获得外汇储备增长量越多的地方,所获得的资金就越多。同时随着资金抵押品越多的机构,他所获得的资金量也越多。当然另外一个就是政策扶持的领域,资金量比较稳定,这样就会导致我们所看到的在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外汇占款不断提高的环境下面,我们外向型企业资金相对宽松一些。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缺少抵押品,出口能力较差能力的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会进一步加剧。
马洪涛:如果说有钱荒的话,那也是一个结构性的,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专家认为,现在仍然应该采取继续紧缩的或者稳健的货币支策,您怎么认为,又会不会因为这样的政策带来更多的负作用?
刘元春:应当说进一步紧缩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大家所看到的一个共识,目前从数据来看,宏观经济有下滑的趋向,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趋向是阶段性的,整个市场内生性的增长力量还是较为强劲的,如果随着下半年的换届完成,新的规划开始全面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下半年全面发力的话,那么经济回落的这种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宏观经济还是比较平稳健康的。如果再考虑未来通胀的这种形势,货币政策这种进一步收紧的趋向是毫无疑问的。
刘元春:治理资产泡沫要加强信贷政策结构性调整
《经济信息联播》就“钱流”问题特意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做客财经频道演播室,以下是访谈实录:
马洪涛:刘教授,的确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可能有些疑惑,为什么生产型资产如此紧张,而在艺术品市场上又出现价格连续飞涨的局面,艺术品市场是否就是您说的资产泡沫的问题。为什么在艺术品市场上,我们这样一种偏紧的货币政策不能达到它的效果?
刘元春:这里面很重要的,实际上我们目前冷热两重天的格局,是一种典型的泡沫经济现象,因此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从根本上来治理资产泡沫问题,应当说资产泡沫问题的治理一方面需要我们货币政策来创造一种根本性的环境,一个是回收流动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资金运作的成本上面下力气。当然第二个很重要的大的方面,就是要加强我们宏观审慎的监管。同时第三个方面,采取对一些投机性的市场,往里面掺一些沙子,比如说交易税可以提高,比如像国外金融市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这样一种治理中间,货币政策的调整依然是很根本性的,但不是全部。
马洪涛:即使采取了您刚才提到的措施,那些投向艺术品的资金,他们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到生产型的投资上来吗?
刘元春:如果我们能够打破价格直线上涨的预期的话,资金回到一种常态,向实体经济渗透的概念就会大大加强。同时很重要的,加强本身对于这些机构的监管,我们就会看到大家因为在这种炒作中间会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会通过非法集资的途径来获取资金,去炒作,所以说我们要从根本上切断资金来源,使杠杆率能够降低下来。
马洪涛:您刚才提到非法集资,包括高利贷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也是因为生产型资产高度缺乏,才给高利贷和非法集资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对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宏观政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应对呢?
刘元春:宏观政策本身来讲,第一个方面,我们本身要加强信贷政策结构性的调整,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资金投放偏向型效应被放大,我们货币政策调控当局也必须认识到这种放大效应,要有效对冲它,这样我们在信贷上面要采取一些工具性的调整,在结构上对中小企业,对一些内向性和资本抵押品较小的企业应当适度放宽。第二个方面,要加强宏观审慎的监管,当然更重要的一个,我们还是要加强金融法规的实施,对于一些非法集资要进行打击。
刘元春:全球经济复苏呈现三元分成格局
《经济信息联播》就“钱流”问题特意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做客财经频道演播室,以下是访谈实录:
马洪涛:我想现在是否需要加息,每个国家都在进行苦苦的挣扎和思考,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您如何评论现在全球范围之内就这个问题的困难的选择?
刘元春:目前来讲,在后危机时代,全球复苏出现了三元分成的这种格局。三元分成直接导致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在政策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以发达国家为主体,他们目前的情况就是整个增长乏力,复苏步伐明显放缓,但同时通胀有所抬头,因此它目前处以很明显的两难抉择,就是加息会使得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很大,所以我们看到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虽然谈及加息的话题,但目前处于很慎重的区间,还需要进一步观望整个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但是新兴市场国家我们看到它出现双高的态势,一个是高增长,一个是高通胀,特别是通胀的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所以导致我们看到巴西、印度,甚至俄罗斯,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加息的政策,应对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在危机时候进行过度救助和流动性泛滥的残局,应该说是有很好的治理作用。
马洪涛:发达经济体现在重点考虑如何刺激经济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更多考虑如何控制通胀的问题,所以大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加息的选择。中国在这个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是否需要继续加息?
刘元春:中国来讲,取决于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趋势的判断,同时对于我们实体经济回缓的这种判断。如果说我们实体经济并不像我们现在数据所表现的那样暂时缺乏,通货膨胀进一步抬头的话,那我们加息必须提上日程上。
马洪涛:加息仍然会是必然的选择。
刘元春:对。
通胀压力巨大 巴西韩国再加息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对于国内市场的资金流向,各方的观点不尽相同,而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五月以来新兴经济体加息动作不断,9号10号,巴西韩国相继宣布再次上调基准利率,以应对本国的通胀压力。9号,巴西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2.25%,这已经是该国年内第四次加息。目前,巴西的基准利率在20国集团中高居首位。据统计,巴西国内通胀率在今年4月升至6.51%,突破了巴西央行设定的6.5%的上限,而该数据在5月更是高达6.55%,这种情况也是巴西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巴西政府曾在4月表示,希望能通过持续的加息动作,配合开支削减,控制信贷快速增长,实现在2012年把物价控制在目标区间内。分析预计,巴西央行很有可能在下半年继续加息。
同样以加息手段应对通胀的还有韩国。韩国央行今天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3.25%。韩国央行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5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仍维持高位运行,同比上升6.2%,消费者物价指数5月份同比上涨4.1%,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超过4%,家庭负债总额第一季度首次突破800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韩国金融货币委员会称,虽然上调利率会使家庭负债利息负担加重,但如果继续保持低利率,只能使家庭负债总额增加,最终损害经济整体运行。据统计,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和通胀压力上升,韩国央行分别于去年7月、11月和今年1月、3月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新闻分析:各大央行加息潮正逐渐退却仍需警惕未来通胀压力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加息步伐没有停止,但本周市场预期的欧洲央行加息,并没有发生时,有分析认为,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速已经在放缓,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开始进入了货币政策调整阶段,紧缩正在转向灵活。分析认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各大央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央行纷纷重启加息步伐之后,这一波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加息潮值此一年之际,已经出现暂缓态势。目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均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迹象。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新西兰央行与印尼央行以及前一日议息的澳大利亚央行均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仅巴西、韩国和波兰等国央行宣布加息,全球经济可能就此提前走出紧缩期。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势将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的压力,包括国际原油价格也于近来在年中冲高后逐步回落,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发展中国家央行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
不过,是否调整货币政策方向,各国仍保持谨慎态度,世界银行近日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4月份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接近年均增长7%的高位,同期发达国家的通胀也上升至2.8%。世行预计,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在未来两年将受食品价格攀升而进一步加剧。对此,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近日就再次对通胀发出高度警戒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