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月CPI涨幅或再升 抑通胀不能仅靠货币紧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7日 11:02  人民网

  4月份中国CPI涨幅5.3%,环比涨幅略有回落。市场不少预测认为,随着5月份蔬菜价格回稳,猪肉、鸡蛋价格大幅上涨,CPI涨幅或将再次回升。对此,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应当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笔者认为,当前通胀的结构性特征十分明显,仅靠货币政策的紧缩很难真正抑制通胀,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从当前CPI的构成来看,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还是首要原因,对CPI上涨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而推动PPI上涨,并进而传导至CPI,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也就是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货币超发等问题,造成了流动性过剩。而今年以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对抑制通胀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我们还要看到,抑制目前的结构性通胀,依靠货币总量的紧缩仍然远远不够。因为导致结构性通胀的主因并非货币供给过多,而是由于部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和供给不足造成的。

  就食品和农产品而言,近年农药、化肥、农膜、柴油等农业生资用品价格持续高涨,劳动力价格也大幅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而从供给面来看,中国粮食等农产品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但呈下降趋势。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共进口175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1%,并首次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

  上述原因决定了中国食品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某种“刚性”,绝非仅仅是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虽然去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中不排除有资本炒作的因素,但这种炒作绝非其价格上涨的主因。因为大量的农产品不宜长时间储存,资本炒作的风险极高。如果人为炒作传导错误的价格信号,导致被炒作的农产品大量种植或生产,投机者也可能血本无归。而且炒作部分大众农产品需要庞大的资金,并非几个炒家所能操纵。

  不可否认,农产品的定价机制确有金融化、虚拟化的趋势。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绝不是简单地控制货币供给、严厉打击投机炒作。从根本上讲,必须尽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要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因为投机炒作往往也是以某类农产品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供给不足为由头。

  而要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恰恰还需要国家在信贷政策上更多地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和农户倾斜,给予他们更多的信贷支持。如果一味紧缩货币政策,而不在信贷结构上作出调整,可能导致部分从事食品和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造成食品和农产品供给更为短缺,从而进一步推高食品与农产品价格。

  就输入性通胀而言,依靠货币政策的紧缩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收效甚微。货币政策紧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总需求,但目前中国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权几乎没有话语权,总需求的小幅减少显然不能撼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并不能自由兑换,通过汇率升值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效果也不明显。今年前5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3%,而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50%。

  由此可以看出,依靠目前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这“三率”还难以起到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的作用。要缓解输入性通胀,中国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要从国际金融的高度着眼,争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权。

  总而言之,无论从国内因素还是从国际因素来看,抑制中国当前的通胀,都不能简单靠货币总量的控制。应对食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家应在信贷结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而应对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的大幅上涨,信贷投放结构上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尽量减少对大项目大工程的信贷支持,从而大大减少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同时把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从而保障市场充足供应,维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刘先云)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