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官高管候选院士遭遇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1日 01:16  一财网

  中国工程院近日公布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这个名单中,出现多位现任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其中,在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这一现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众多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候选或被增选两院院士,已经不是第一次。曾记得2005年,中国工程院公布的42名工程管理学部有效候选人的名单中,有29名官员和企业家,占了总人数的69%。2009年12月初,两院公布的新增选院士名单中,中科院新增35名院士,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48名院士,超过85%是现任官员。看起来,“仕而优则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一现象,是不是作为最高学术荣誉的院士头衔官僚化的表现?当下不少围绕此事的声音,直接指向了这一问题。对于这样的质疑,当有理性的思考。

  理论上讲,院士评选不唯出身与背景,所依据的只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确定的标准。在此意义上,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有意评选院士,当然没有问题——只要他们确实是够格的科学家,只要他们确实当得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头衔的分量。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工程管理学部是其属下机构。客观而言,比之其他技术性、专业性、理论性强的学部,工程管理一科,在理论基础之上,更带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均在上世纪90年代即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便是例证。因此,拥有杰出科研成果的高官与高管们,参选工程院院士,也是正常之事。

  不过,鉴于高官、高管们的权力背景,这个人群高比例地成为院士候选人,确实容易引起质疑。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在现实生态下,权力对院士候选人推荐过程的不当影响,不可完全排除;二是学术研究需要高度专心,而在职官员、高管们能有多少精力从事前沿科研,是个问号。

  必须承认,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官本位”意识仍然较为浓厚。因此,倘若说院士候选人推荐过程中权力没有丝毫影响,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众多高官与高管的参选,很有可能牺牲他人的公平机会。比如,有观察者就质疑,为什么是CEO去竞争院士头衔,而不是总工程师呢?一旦权力对院士评选过程产生不当影响,院士这个崇高的学术称号就被玷污,其权威性也被削弱。

  审视我们的社会现实,对于高官、高管们钟情于院士头衔现象,确实需要多一份的警惕。在现实中,“权力通吃”问题不可忽视。诸如一些掌权者兼职高校教授、博导之类的事情,并不鲜见,尽管其学力并不胜任。一些掌权者常常很有“抱负”,在征服了“博导”头衔之后,或欲再攀登“院士”高峰。这样的现象,反映了学术界面对权力的犬儒心态,致使最终斯文扫地。

  在一定的意义上,从事行政工作与钻研学问最好不要合一,也很难合一。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正是此理。硬要兼得,很多时候就会显出勉强。政府高官与企业高管或许也是科研人员出身,或许从前也是优秀的科技人员,但一旦脱离了科研岗位,又会有多少精力从事前沿科研?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工程管理作为一门面向工程的专门学科,中国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中国工程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要求中国工程管理学界当铭记使命,努力作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要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中国工程管理科学要获得更大的进步,需要目标坚定,专心而为。这也是舆论质疑高官候选院士的另一个原因,其背后隐含着人们对工程管理科学进步的深切期许。

  古人有云:“君子之爱人也,以?裕幌溉酥??艘玻?怨孟ⅰ?#8221;舆论对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候选工程院院士的质疑,可以说用心良苦,其意良善。人们期待的是,高官和高管们当在公正的评选标准之下坦然接受挑选;中国工程管理科学,当在专心致志的探索中,迈上新的台阶。同时,这也是在提醒,透明的院士遴选过程何其重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