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强化窗口指导右手上调存准率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5月12日传出的一条消息,让很多苦于生产成本上升但尚未提价的企业心凉了半截: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称,要求各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直接对行业协会开展沟通交流。
在防通胀路上,一面是行政“窗口指导”运用到了极致,另一面货币政策更是再次动用。
5月12日晚间,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年内第五次上调,也是此轮货币紧缩以来,第十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此前一天的言论还是,在3年期央票重出背景下存准率上调预期会下降。
紧缩调控再次升级目的直指刚刚出炉的宏观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5.3%,食品价格拉动CPI上涨3.4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普遍上涨,预示着全面通胀压力增加。
涨价蔓延
明明看到的是菜价大幅下降,结果CPI却仍居高不下,涨价面显然还在蔓延。
尽管前期蔬菜价格大幅下调,4月CPI仍然处于同比上涨5.3%的高位,高于市场普遍预期。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记者表示,原因主要在于非食品价格呈现普涨格局。
在CPI的指标体系中,共包括八大类,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等,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潘向东表示,以往CPI构成中的非食品价格都是有涨有跌,但在4月份形成了普涨格局。
食品之外七大类同时上涨的结果是,占CPI指数31%权重的食品价格虽然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高于过去十年0.3个百分点的平均降幅,但是非食品价格的超常规上涨,继续带领CPI高位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5.3%,其中非食品价格拉动CPI上涨1.9个百分点。
事实上,分析近几个月的统计数据则可以发现,非食品价格上涨在物价上涨中的贡献在逐步扩大。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2月,非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分别为1.9%、2.1%、2.6%和2.3%;其中一季度仅存的下降类别交通通讯,也在4月份转为上涨。
全面通胀来临
通胀早已不是一只猪在飞的问题了。
“统计局的数据再次证明了非食品价格的推动是本轮通胀有别于2004年和2007年两轮通胀的显著特征。”中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专栏)指出。
以2007-2008年的通胀周期为例,当时的通胀突出表现在猪肉价格的飞涨,而2008年2月CPI达到8.7%后开始回落,甚至被戏称为“猪通胀”,当时官方的说法也一直是“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事实上,当时在CPI的八大类构成中,除食品之外,交通、通讯、衣着等价格仍然处于下降通道,在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之后,通胀形势就迅速得以缓解。
相比之下,眼前的通胀则不那么简单,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显示出全面通胀之势。
4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如果从此轮通胀开始的去年上半年算起,橡胶、棉花、钢铁、原油等主要工业品的涨幅则更高。成本上涨之下,各行业纷纷宣布涨价或者低调涨价的消息此起彼伏。
记者最近在世纪联华超市发现,长期使用的180克维达卷筒纸已经换了包装,价格涨到了29.5元,同时推出了160克小包装。记者查阅数据发现,5月份起,几乎所有的生活用纸品牌终端价将上调,整体涨幅在10%以上。
涨价原因则离不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据了解,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国际纸浆价格就一路攀升,从去年二季度的340美元/吨到现在的850美元/吨左右,是过去的1.5倍。
彭文生认为,非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09-2010年货币和信贷的快速扩张所引发的总需求压力和通胀预期。摩根大通报告也指出,尽管本轮通胀周期也曾出现食品短缺,但货币供应增长的大幅扩张在推高整体价格的过程中发挥了更直接的作用。
综合调控升级
价格全面上涨压力骤增,倒逼紧缩调控快速反应。
5月11日的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明确指出,目前情况下,“仍然要把维持物价稳定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话音刚落,宏观调控接连而至。
11日当天,央行5个月后重启三年期央票,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长期冻结流动性有替代作用,央行或许会放缓调存准金频率。
紧接着,有报道披露,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要求各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直接对行业协会开展沟通交流,预防和制止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行为。
约谈多个行业和企业人士,高调处理联合利华涨价事件之后,发改委的角色多被诟病。如今又要求约谈向“纵深”发展,只能有一种解释,针对通胀的调控显然不到放松时刻,必须加码。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控制通胀措施已由货币、财政政策手段进一步演化到“窗口指导”式的行业管控,防通胀已现综合治理之势。
这还没完,贯穿的是三箭连发。12日晚,央行宣布上调准备金率。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则表示,预计5月CPI增速很可能将继续“破五”,央行继续上调准备金率乃至加息的空间不小,金融调控整体上还要加大力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微博 专栏)甚至称,年内利率还将面临两到三轮的调整。
“尽管货币供应量、工业增加值、投资等关键数据增速出现了下滑,但只要物价形势没有明显好转,稳健货币政策的操作就不会放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 专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