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热微观冷再现 宏观调控需用综合手段

  ⊙新华社记者 周琳 王涛 本报记者 秦菲菲

  一方面是CPI数据仍处高位,百姓对通胀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却是众多迹象和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正在逐渐放缓,紧缩的调控政策使得市场对是否能实现“稳增长”仍存质疑。而在抑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抓住阶段性的重点,考验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智慧和前瞻性。

  经济增长现放缓迹象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依然处在5.3%的高位,由于受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推动,PPI上涨压力明显增大。为了抑制通胀,本轮调控至今,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频繁地调整“两率”在调控历史上非常少见。

  一方面是CPI数据和百姓感受均显示,国内通胀压力仍然不减;而另一方面是多种迹象和数据表明,经济增速正在放缓。

  “M1增速明显回落需要引起注意,可能是企业经营活力下降的信号。”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

  同时,刚刚公布的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1-3月出现小幅回落,也释放了相同的信号,经济增速是否会持续放缓甚至“硬着陆”引起诸多市场人士热议。

  此前,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也显示经济增长处在适度回调过程中。

  专家表示,虽然经济增长现放缓迹象在意料之中,但紧缩政策仍然是一把双刃剑,收缩银根和银行谨慎放贷使得基建项目支出增长缓慢。

  2011年3月巴克莱资本对1000家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27%的投资者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如急剧减速对市场威胁最大,其威胁性超过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以及主权债务和通胀飙升风险引发的担忧。

  不过,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表示,目前,我国GDP的潜在增长是8%-9%左右,今年全年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不存在经济大幅回落风险。

  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62716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从未来趋势来看,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黄琳认为,投资增速将趋缓。而从消费来看,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比3月份下降3.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4月实际增幅为11.8%,较3月有所回落,并处于近五年来较低位置。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分析,消费的下降主要是因汽车、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石油及制品等住行类商品销售增速较上月继续下滑,但总体仍处于较合理区间。

  宏观调控需用综合手段

  如何在“稳增长”和“抑通胀”之间取得平衡,把握好经济增速放缓的“度”,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尤其一方面宏观上通胀“热”;另一方面银行紧缩银根使得一部分企业融资受到影响,这使得目前宏观调控的紧缩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可以说要平衡稳增长和抑通胀是非常难的,只能说阶段性的任务重点不一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表示,4月份通胀上行虽然略有减缓,但这并不代表通胀和物价上涨本身的压力得以消除,而是由于出台了很多行政手段和政策控制了物价的上涨,例如对于涨价企业进行价格约谈等方式。因此,第二季度宏观政策的重点仍将是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控制通胀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教授欧阳日辉表示,只有抑制通胀才能稳定社会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说,老百姓更关心自己的吃穿住用行,而具有数字意义的增长目标应该淡化。过分强调GDP标尺,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出现仅有数字意义而没有质量的增长。

  专家表示,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很多政策效果显现是在半年以后。“虽然由于紧缩政策导致民间借贷利率较高、可能对正常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但是如果现在就轻易放松调控力度,可能导致通胀还没下去的时候就再次反弹,加大宏观经济的波动,产生更差的结果。”

  多位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并非是治疗我国目前复杂通胀形势的唯一手段,如果将物价上涨单纯地认为是货币超发一种原因,将“治疗”手段单纯地放在收紧银根上,可能导致政策的被动和滞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当前物价上涨主要属于输入型通胀,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要动用包括降低能耗、管理流通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手段。

  专家们认为,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宏观政策应该有所微调,尤其是信贷政策。“信贷政策的效果要在一年半以后才会慢慢反映出来,因此今年8月下旬至9月可以适当放松信贷,这样才能实现全年既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又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总体目标。”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