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 破解农村用电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4日 07: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何勇

  2009年年底,辽宁在全国首次实现将农电企业整体划转国家电网所属的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一年多过去了,农电划转,效果如何?请看记者的调查。

  农电变“国电”,农村电力建设不再犯难

  在十年九旱的辽西北重镇朝阳市,已超过100天没有下雨了。尽管干旱,在朝阳乡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到处都在修建大棚设施。为彻底解决朝阳市农民历代靠天吃饭的尴尬,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帮助朝阳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拿出1/6的耕地搞大棚。

  “基础建设,电力先行。在原来体制下,几十万亩大棚所需的巨大电力资金要由地方解决。现在,农电整体划转给国家电网,地方政府不用投入一分钱,安全可靠的电力设施就铺设到大棚小区。”北票市长谢卫东说。

  辽宁电力朝阳供电公司总经理穆永强说,“朝阳市百万亩设施农业仅电力设施配套资金就需要9.6亿元,地方自筹非常困难。现在都是省电力公司统一安排。目前,共落实资金5.5亿元,完成配套建设16.7万亩,在建29.7万亩。”

  “农电企业划转一年多,打破了城乡电网二元分割体制,让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也踏上了电网快速发展的列车。就全省目前的实践看,变化最大的是欠发达地区的电力建设,受益最大的是欠发达地区群众。由于把农村和城市,把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电力建设绑在了一起,等于是让沈阳、大连这样的发达城市反哺农村。”辽宁电力公司总经理燕福龙分析。

  4月20日清晨,在北票蒙古营乡跃进村,村民乔宪芳正在忙着给大棚掀开棉被——打开夜晚覆盖上的草帘子。只见她轻轻一摁卷帘机的开关,大棚顶上的草帘子就开始自动收起,不到20分钟,一个100多米的大棚,帘子就全部收起。“原来家里种的土棚,每天最受罪的就是收放草帘子。弯着腰,使劲拽,早晚各一个多小时,每次都腰酸背痛。去年,在政府贴息贷款帮助下,贷款近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电力也进了棚区。8毛钱的电费就全完事了。”乔宪芳说。

  农电划转后实现了城乡同网, 避免了盲目争夺资源和重复建设

  近年来,辽宁县域经济连续以超过20%的速度高速发展,农村用电量激增30%以上,农网建设实际需求在30亿元以上,但全省农电自身每年投入改造资金不足5亿元,电网掣肘着县域经济的腾飞。

  农电体制改革结束了长达26年农电代管体制。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整体划转后,省电力公司凭借国家电网公司强大融资平台,确定三年内增加农网改造资金100多亿元,先期投入35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电网投入问题。弓长岭地区要新建一个66千伏变电站,需投资2700万元,但企业和区政府却拿不出这笔钱。辽阳市弓长岭供电分公司负责人刘广利说,农网整合进入省电力公司后,很快解决资金问题,迅速启动了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已送上了电。

  农电划转国家电网公司以前,辽宁各县普遍存在着农电和供电两个电业机构,农电归地方政府,供电归国家电网公司,因为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不同,两家各自为战,很难做到统一协调和规划。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张博深有感触:近几年沈阳城区面积已由原来的400平方公里扩展到3800平方公里,但旧体制下的城乡电网壁垒森严,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空间。

  农网划转省电力公司统一管理,理顺了投资和规划协调机制,并可以防止电网建设盲目争资源、抢负荷和重复建设现象。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取消了各县在同一半径内重复建设的16个变电站,可以节省投资2亿多元。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