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4月PMI再次回落 我国经济仍处适度回调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4日 07:05  金融时报

  记者 庞东梅

  “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本月PMI指数经过上月短暂回升后,再次延续回落势头,显示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继续在适度回调的通道上前行。

  “4月PMI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处在景气区间。”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近期煤炭电力供应趋紧,南方部分地区在春季就出现“电荒”,反映到生产方面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有小幅回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分析认为,生产增速较为合理,总体供需关系良好。说明当前产需衔接较好,社会需求既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又不至形成过多产品积压。这种发展态势,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总体看PMI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速仍有下降的可能,特别是需求增长减慢导致库存调整,并引起经济增速下降的可能性增加了。

  4月PMI中新出口订单小幅回落,唐建伟告诉记者:“一方面与国际的局势有关,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比较弱势的复苏阶段;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人民币加快升值有关,对出口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唐建伟认为,2010年我国出口的高基数效应将导致2011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明显放缓。预计,未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加上人民币升值可能给我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2011年我国贸易条件可能进一步恶化。同时,国内外经济复苏分化的局面仍将持续,导致年内我国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的概率较大,贸易顺差收窄趋势将持续。

  4月PMI再次回落,也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消费、出口增幅均出现回落。这些情况说明当前需求增长势头仍需巩固。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称,微观层面反映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的现象进一步突出。4月反映成本和资金压力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2%和18.2%,为最近两年的最高值。显示出这双重压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经济效益有继续下滑的风险。部分“两高”行业生产提速,由此带动能源、原材料需求出现反弹迹象。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反映煤炭、电力供应紧张,对此要引起关注。

  目前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到66.2%,虽然依然较高,但较之前已经明显降低,说明国家稳定物价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发挥作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通胀预期开始越过峰值,呈现逐渐回落趋势。这有利于减轻企业发展的外部压力,有助于提高微观经济的效益和活力。

  唐建伟预计4月份CPI会比3月份小幅回落,通胀压力减轻的因素犹存。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美国已经明确表示,其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QE2)将如期在今年6月30日结束。其声明中没有迹象表明将启动新一轮的定量宽松政策(QE3)。这表明下半年后,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程度会有所减轻,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也相应有所缓解。另外,前期我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也在显现,特别是近期以蔬菜价格为主的食品价格的涨幅由于季节因素以及调控的影响,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最后随着流动性的回收,流动性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会有明显缓解。全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总体可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宏观调控对于控制通胀效果也已显现。虽然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不过未来一两个月通胀压力有望越过峰值,压力逐渐趋缓。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趋缓的“双缓趋势”将是二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