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丽陆:房价可能只在一年内给消费者喜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6日 16:3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业创新”分论坛上,《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黄丽陆表示,当下还是一个博弈最后关头,一年内消费者可能会有一点喜悦,但相信房地产价格不会有大幅下跌。

  对话实录:

  向熹: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欢迎大家来到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创新分论坛。首先介绍一下参加这场论坛的各位嘉宾: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微博 专栏)先生,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光先生,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微博 专栏)先生,怡海置业董事长王琳达女士,绿野集团创办人李金友先生,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黄丽陆先生。欢迎大家!我是来自南方周末报社的向熹。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创新。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房地产。 第二,持续调控。第三,创新。房地产众所周知从90年代开始是我们国民经济一个支柱行业,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与推动力,因而有关房地产的话题多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话题,而且房地产业中重要比重的住宅产品涉及千家万户,所有又是一个民生话题,房地产的发展与繁荣高度影响金融行业和地方财政,因而也可以是一个金融话题和财政话题。今天我们的嘉宾来自地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媒体界,所以我们的话题主要集中于地产行业和政策层面。由于媒体嘉宾参与,我话题也会涉及更多层面。第二个关键词是调控,中国有这个行业开始,调控就一直持续。调控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我们今天谈的持续调控,并不是由来已久的调控,而主要针对2010-2011年初这一轮的调控作为我们讨论的时间段和政策对象。第三,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呢?我们今天着重在房地产行业创新和房地产企业的创新,当然由于有政府的领导和媒体界在,所以我们也不回避讨论政策层面或者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创新。

  向熹:做完上述简要破题之后,我们今天论坛规则是三个环节,第一,台上嘉宾陈述自己在共同问题之下的观点与立场。第二个环节是台上嘉宾就特殊环境下的回答 与阐述。第三,互动。第一个环节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层次,浓缩成一个问题,就是请大家从自身角度对此次调控目标与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大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如何看,房地产业与房地产企业应该做怎样的创新。

  黄丽陆:这一年来调控的力度和市场反馈,我觉得当下还是一个博弈的最后关头。前几天任总说要下跌15%,他从来不说下跌,他也说了,所以这可能也是一个信号。这个下跌是一个概念上的,可能一二线城市跟三四线城市表现不一样。我相信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现在感觉上已经有所松动,但是二三线城市还是在上涨。所以还会博弈一段,我个人感觉在一年内消费者们可能会有一点喜悦,但是我相信房地产价格不会有大幅下跌,因为中国经济是一体的,如果房地产下去了,中国经济也下去了。

  黄丽陆:我的看法跟大家一样,但是我认为这个市场有变化,一方面市场更加成熟了。两个市场,一个是商品房市场、一个是保障房市场,两个市场相互独立,保持市场健康。第二,可能重组洗牌会来,会有一波核心竞争力不强的房地产企业出局,这也是未来一个好的房地产行业生态。

  向熹:请问黄总编辑,你们在传媒报道中间,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行业在调控之下出现哪些新的创新形态或者有一些创新的人物、创新的思路?

  黄丽陆:四位企业家都讲了各自的创新,我想他们都比较有先见之明,大的危机来之前都做了主动调整。在当前,形势逼人强。行业被动的创新真的开始了。从我们来说有几个方面,第一,在房地产行业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创新。大家更多地关注未来房地产以节能、环保、绿色概念持续地发展。还有一些企业,上海一家地产企业专门做品质房子。这个引领作用还是非常好。第二,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经济下沉非常快,三四线城市改善生活品质需求非常快。当地房地产企业相对比较落后和低端,所以我倒倡议,我觉得应该是优秀的一二线城市大公司应该是一个下沉运动,这个会是一个持续的运动。第三,在金融层面创新可能会越来越有活跃。一个背景是中国民间资金太多了。地产作为一项投资品,虽然现在是严打,我相信这个是严打不了的,在这样调控背景下,整个金融现金流,去年上市公司84家现金流净减了1000多亿,在金融方面的创新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刚才王总也说到了房地产行业创新非常重要的动力,真正是行业领导者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视野和他们的境界,这个非常重要。其实中国地产业差不多20多年,诞生了一批以王石(微博 专栏)为代表的,包括潘总、刘总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这部分人改善了中国生活的一大部分。未来我们要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品质,还要有这样一帮人有想法、有实践,这是非常重要。

  黄丽陆:这次大家知道利比亚的撤侨,绝大部分都是建筑工人,四家央企,两家民营企业都是做住宅的。中国企业房产企业走出去已经是实际的行动了。还有一个信 息说王石去美国留学三年,一方面是过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考虑万科下一步国际化发展。我相信二三线公司都在想国际化这个话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