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博鳌微研讨:国内媒体的公信力需要重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4日 22:4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14日消息,在今日的“博鳌微研讨”上,微大使、央视财经频道资讯节目副总制片人余敬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北大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深圳商报总编室副主任蒋荣耀二十一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刘洲伟 五位嘉宾通过微博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媒体肩负的责任。

  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两年7个月了,媒体在金融危机中是否有过度反应的行为?媒体是否切实起到了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作用?媒体的密集负面报道是否加重了大众的“衰退心态”?

  面对微大使余敬中的这些疑问,其他四位嘉宾达成一致,认为在公共危机面前,媒体应当承担相应责任,通过汇集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政府提出有价值的预警,而非集体失语或者缺位,且需要重点重建媒体公信力。

  喻国明认为,大众媒介是社会的守望者,职业责任就是“看门”、“预警”、“设置社会议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媒介的报道导致了危机感的加重,而是媒介的“失语”和缺位,造成了社会的危机的加深,以及次生危机的出现。

  刘洲伟也认为,就金融危机而言,只要事实准确无误,新闻是不应有所选择的,正是因为此次金融危机前新闻被选择了,危机才发生的如此强烈,似乎没有征兆。

  “金融危机通常包括了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一个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在四个阶段肩负的责任是不同的,”陈雨露认为,在潜伏期当中媒体应该担负起预警的功能,通过汇集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政府提出有价值的预警。

  有舆论认为,金融危机时,国内外媒体过度密集的负面报道刺激了危机的爆发。余敬中也举例称,两年多前央视财经频道金融危机曾制作了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当时业界评价极高,但后来有企业界人士指责该节目过度报道了负面消息。

  对此,喻国明指出,社会危机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规则,媒介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催化剂”而已,不能夸大媒介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多的情况下倒是对媒介的社会管制过于严苛,导致媒介不能作为。

  蒋荣耀也表示,在多数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如果信息是透明的,媒体能够及时准确报道,公众的反应反而会更加理性,如果以透明、公开、及时、准确德态度让媒体进行报道,最终对化解危机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陈雨露也认为媒体出现过度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稳定社会公众情绪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充分的信息,由于危机常有突发性和模糊性,媒体出现过度反应的报道通常也是有情可原,关键在于随后的矫正机制。

  “我以为媒体对危机的过度反应,也比隐瞒危机的事实、掩盖真相更好,后者恰恰是为媒体人不耻的。”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媒体人余敬中的想法更为真实。

  “治理危机,开动印钞机,”刘洲伟认为,媒体关注这些钱的去向和效率,并非破坏大好形势,也许这次印多的钞票,正是下次危机的祸根。

  五位嘉宾还探讨了公共危机时媒体需要进行公信力的重塑造。“国内媒体的公信力需要重建,这个才是大问题。不要到危机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辟谣’,受众最后都信了‘谣言’,”蒋荣耀说。

  陈雨露举例称,危机爆发后,社会公众的信心及其脆弱,稳定社会情绪增强公众信心就变得尤为重要,美国媒体的做法一般是危机来临时与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目的是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微大使余敬中最后总结道,媒体要直面危机的事实,在自媒体时代,推动构建一个信任的自媒体环境尤为重要,这也是推动社会的自我矫正机制的形成的一个努力,哪怕一厘米一厘米地前进。(徐雯)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