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年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 21:42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在国土部3月22日召开的2011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编报工作视频会议上,1000万套保障房用地供应是重中之重。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算,今年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目标,需要1.3万亿元的资金投入。随着保障房建设工作的推动,保障房资金缺口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对其解决保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资金缺口考验政府能力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今年1000万套计划中,有400万套左右是各类棚户区改造、200万套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160多万套廉租房和近22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根据预算,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

  “保障房建设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筹集问题,因为其面对的都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无力承担全部成本,不像商品房可通过房屋销售收入收回前期投入,可以实现资金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门槛,政府资金、政策等各方面投入将成为顺利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业内人士初步估算,今年保障房建设所需的1.3万亿元中,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要负担5000多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补助保障房建设的1030亿元财政资金;剩余有8000多亿元需要通过社会机构等社会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来筹集。

  尽管中央补助保障房建设的1030亿元财政资金将陆续下拨,也有民营企业家如全国政协委员、研祥科技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志列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表态,愿意拿出10亿元来参与保障房建设,然而,保障房资金缺口依然庞大。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中央政府拨出的财力可谓是杯水车薪,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在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明朗的的情况下,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任重道远。

  聂梅生向本报记者表示,如何筹集近4000万元的保障房财政资金和8000多亿元社会资金,将极大考验地方政府的能力。

  吸纳社会资金进入

  对于如何吸引社会资金投身保障房建设,许多专家设计了各种路径,譬如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各大保险公司资金进入,发行保障房债券和信托基金,房地产企业参与投资等等。虽然目前各类社会机构跃跃欲试,但是大都“雷声大,雨点小”。

  业内人士表示,各路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并非“免费午餐”,除了极少数企业和不求回报善举外,任何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必要的投资回报还是看重的。

  譬如,万科董秘谭华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万科会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但是客观地说保障房建设对房企来说不是“蛋糕”,从周期上讲,保障房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合理的回报模型。

  “万科做保障房没有找到赚钱的模式,只要不亏本就会参与。但是一般意义上来说,保障房建设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如果考虑资金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话,对于房企来讲是做的多亏的多”。谭华杰说道。

  而对于保险资金助力保障房建设,众多保险界人士亦强调需要政策配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就曾建议,对保险资金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政策,减免相关税赋。

  有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支持保障房建设是筹资的一个有效手段。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交行曾集体表态,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不过,北京商业银行某分行信贷部张姓经理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贷款额度非常紧张,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提供给保障房建设仍是个疑问。

  “地方政府应配套优惠政策条件以激发银行的积极性,如给予地方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否则,各家银行对保障房建设,很可能只是应景的表达。”上述张姓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政府就该制定出一套公正、透明、清晰的标准来引导民间资本、银行加入其中。

  土地财政恐将成重要手段

  吸纳社会资本进入保障房建设,需要政府政策支持,而这则意味着地方财政要为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社会资金的投资回报作出贡献。从这个角度讲,保障房所需资金的最终来源,最后还得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则是土地出让金。

  “加上各级地方政府共近4000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来源恐怕还得必须依靠土地财政。”上述张姓经理向本报记者说道。

  “不靠卖地,还能靠什么?”一位不愿具名的市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29109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35%,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71.68%,占到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9.3%,在沿海一些城市甚至超过了政府财政收入。

  在土地财政的背景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就是资金,土地与资金,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政府划拨出了多少土地,其实也就等于划拨出了多少资金,或者也可说相当于少收了多少土地出让金。

  早在今年2月,住建部就已经开始陆续向各级地方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的目标责任书,其中要求在今年内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并明确规定,必须在今年的10月31日以前要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要遭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或免职的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当建设千万套保障性住房演变为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在地方财力吃紧情况下,可以预见土地收入会成为地方政府建保障房的重要筹码。长期被人诟病的土地财政或许在今年会愈演愈烈。

  辽宁省辽阳市某领导也曾表示,现在财政体制不尽合理,地方政府事权承担多,责任较大,“针对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筹集,地方政府也是很头疼”。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