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不必因噎废食放弃核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19:5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胡浩)由地震海啸引发的日本核电站事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核电是否安全也成为热议话题。对此,有关专家17日表示,核电仍然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方式,不必因福岛核事故放弃发展核电,但应在安全方面更加注意。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柴国旱认为,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主要原因是地震及海啸的强度和破坏力超过了当前人们的认知水平。他说,9级地震是世界迄今为止第5大地震,在日本从未发生过。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日本前所未见的。正因为两个巨大灾难的接踵而至,导致核电站断电,各种安全系统设备失效。

  柴国旱说,福岛核电站初始设计标准为能够承受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8g(1.74米/平方秒)的地震,实际抗震能力为能承受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6g的地震。而本次地震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4g,并未对核电站造成致命破坏。因此,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说法并不准确,对核电站造成致命打击的应当是地震引发的海啸。

  对于我国核电站是否能抵挡地震、海啸的风险问题柴国旱表示不用担心。他说,我国核电站的设计抗震能力为能承受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2g的地震,高于福岛核电站,由于设计的保守性,实际的抗震能力更高。同时,我国沿海大陆架较宽,又有许多海岛礁石环绕,客观上会减少海啸危险,加之我国核电站设计建造时也已考虑到海啸发生的情况,因此即使遇到海啸,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中国核工业集团研究员陈竹舟说,与日本福岛核电站技术相比,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技术更加成熟,安全性能更高。

  据了解,此次日本发生爆炸的核电站,都是沸水堆型,属于第二代核电技术。而我国沿海建设的核电站为二代半和第三代核电技术,不存在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

  专家同时也指出,日本核电站事故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发展核电安全措施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陈竹舟认为,每次事故的发生,都值得所有国家进行检查和反省,查找是否存在漏洞或明显的薄弱环节。比如针对福岛核电站氢爆显示出来的安全隐患,应当检查是否有专设安全设施和装置,工作是否正常,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审查在建核电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