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日本强震或致中国货币政策观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16: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日本强震或致中国货币政策观望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日本强震海啸及核泄漏事态跌宕,已是第七日。相比日本当局对核问题处置的“纠结”,日本央行对市场的巨额注资却可谓“果敢”。17日,日本央行连续第四天宣布向市场注资,预计总规模达至51.8万亿日元,创历史纪录。

  日央行此举,令本已前景分化的各国货币政策再添变数。美联储依然“淡定”推行量化宽松;而欧洲央行身受欧债危机与日本强震双重拖累,举棋不定;震前,多国央行正着手收缩货币,震后,它们会否继续加息?

  强震同样令中国通胀情势更趋复杂,此间专家预计,这将令中国货币决策稍事观望,不过,中国货币政策大势暂难改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说,尽管波动剧烈,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徘徊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这将为国内CPI数据带来不确定性,而在更长的时间内,由于出口受阻,部分与日本进口零部件相互补的产品价格可能下跌,这又是控制通胀的有利因素。

  日本三大汽车企业及不少知名光学仪器、芯片、电子企业及部分钢企停产,鲁政委说,受此影响,预计在韩国、台湾企业形成对日本电子、运输配件供应替代之前,未来数月中国的出口“将会显著放缓”,这将导致“未来3至6个月中国外贸顺差难以回到过去常见的高位,很可能会仅在数十亿美元的水平、甚至可能继续出现逆差”。

  鲁更表示,若随后果真显示中国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可能暂缓。此外,强震带来的日元回流本土,有观点认为,1995年阪神大地震促日元升值仅延续数月,预计此次震后亦将如此,影响不足惧;鲁政委则提示说,若日元回流规模过大,中国应留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阪神地震发生的同月,泰国单月贸易逆差规模骤然跳升,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即由泰国经常项目逆差引爆,但愿这只是个巧合。

  日本震后的这七日,中国货币市场亦悄然生变。

  15日,中国央行数月来首度加量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数额100亿元,利率超乎预期上涨20个基点,超过了1年定期存款利率;17日,3月期央票又加量发行500亿元,预计可连续第二周实现资金净回笼,显示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资金回笼功能正在恢复。

  若此,会否令中国央行减缓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频率?1年期利率强势上行,会否增添加息预期?日本地震令中国国内通胀情势趋复杂,但货币流动性指标M2增速首度降至16%以下,又不得不说是喜忧参半……

  或许,货币政策趋势明朗,还需待日本核事件后续、中国一季度各项进出口及宏观数据出炉之后。鲁政委认为,在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受到影响之前,预计政策态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他仍预计3月份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加息尚要观望。(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