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丫跑两会:两个率先看江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 23:20  CCTV经济半小时
王小丫采访嘉宾场景 王小丫采访嘉宾场景

  主编:赵悦 编导:井天增 李想 张姝 摄像:李慧 景延

  央视经济半小时3月5日播出节目——《小丫跑两会》之“两个率先”看江苏,以下为节目实录:

  小丫:大家好,这里是《小丫跑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正式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二五”规划做出了全面阐述。对这份重要的报告,在两会召开之前,大家就充满了期待,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期间经受了严峻考验,成就有目共睹。接下来五年,中国经济能否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温总理的报告。

  小丫:今天是人大开幕的第一天,温总理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补助“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时候,他特别强调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实际要增长超过7%,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把这个城镇居民的增长目标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且我也注意到在今后的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7%,那么这个增长的目标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长是不低于国家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不低于GDP的增长。

  温总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王洪军 人大代表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工

  王洪军:这次政府报告当中,对收入分配,提到了很大的篇幅上来,对我们一线工人,对老百姓来讲,激励是非常大的。

  辛喜玉 人大代表 湖北省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

  辛喜玉:我作为一个农民,我可以代表农民朋友说一句感谢政府。

  王洪军和辛喜玉,一位是普通的一线工人,一位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当得知未来五年,收入将和经济增长齐步走时,他们都格外地兴奋。在采访中,记者还碰到了以农民工身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康厚明,老康今年48岁了,16岁外出打工,先后去过很多城市,干过10多个工种。1998年,因为老婆、孩子的缘故,他才回到重庆打工。他告诉记者我,当时就因为收入问题,心里别提多不情愿。

  康厚明 人大代表 重庆市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

  康厚明:当时我回来的时候,跟广州打工应该是悬殊,好几百元钱,七八百也有。

  当时的无奈之举,现在对康厚明来说,却成了明智之举。如今康厚明当上了重庆市政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康厚明:我们去年工资差不多增加了4%。

  小丫:你目前的收入愿意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康厚明:2300多元。

  王洪军和齐喜玉也从不同方面感受到了收入的增长。

  王洪军:2008年6月份就颁布了,对一线高技工人才实施政府津贴,在这五年来,我工资几乎翻了一番。

  辛喜玉:近几年来,我们农民种田不交税,我们孩子上学免了费,我们的看病、养老(补助)都加了倍。

  如何合理分配财富奶酪,让公众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命题几乎贯穿近年来的两会。

  身为企业家的金志国代表则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金志国 人大代表 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

  金志国:我觉得税收这个杠杆是很好地调整贫富差距的一个工具,那么提高个税的起点,这对低收入者是一个很好的一种保护,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收入能够进行消费,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地方官员会怎样看待《政府工作报告》中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7%的目标呢?

  缪瑞林 人大代表 江苏省宿迁市市长

  缪瑞林:我觉得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做好加减法。

  小丫:加法意味着什么?

  缪瑞林:第一个创业富民,第二个方面就是就业,第三就是社保。

  小丫:减法呢?

  缪瑞林:减法包括我们采取比如说控制物价,减少居民消费支出的成本,包括房价,包括各个方面的价格水平,

  小丫:在今天的两会现场,我们听到很多代表提出了对“十二五”期间收入增长的期待,其实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江苏省委罗志军就在江苏的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承诺在7年的时间当中,江苏全省居民的收入翻番,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实现这两个率先,他们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一起跟我去江苏看一看。

  小丫:正月里的南京虽说天上还在下着小雨,但是也确确实实地让我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现在我就是走在南京的街头上,一点都不冷,现在我们要去参加一个江苏省的科技表彰会,会堂在这个里面,跟我来。

  顺着楼梯,记者们见到了刚刚散会的一位位获奖者,据说这次评奖,一共评出了突出贡献奖两名,科学技术奖199项。走进会场,记者恰好遇到了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王院士被作为“中国黑杨之父”,他培育出了在中国生长最快的杨树树种,生长速度是以前杨树的两倍左右,这让不少苏北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路,老人高兴地向我展示了他的获奖证书。

  王明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小丫: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获得了“突出贡献奖”谢谢您的科学家的贡献,谢谢。

  王院士:获得这个证书,自己也感到很惭愧了。

  小丫:您太谦虚了,那么多种杨树的人都得谢谢您。

  王院士:工作都是大家做的。

  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依靠小小的杨树,也能获得这样一个大奖,然而,正是在科技的推动下,杨树的推广种植让江苏实现了木材生产计划从“0”到“650”万立方米的突破,2010年江苏全省林业产业产值达1559.8亿元,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四。小小杨树不仅振兴了一方经济,还致富了一方农民,“杨树地每亩收入3万元”让“种杨树、发杨财”的观念在苏北深入人心,杨树也成为了农民种在地里的小金库。王院士热情地向我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苏北地区农民种植杨树致富的故事。

  王院长:因为杨树生长快,家里讨媳妇,砍两棵杨树就可以把婚事办了。

  小丫:砍两棵杨树就能办婚事了。

  以科技进步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我在江苏省政协会议上最大的感受,今年2月9号,在江苏省十届政协会议上,江苏省委罗志军提出,江苏省将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也就是说,在接下来七年内,每年江苏居民的收入都将增长10%左右,那么这个计划如何能够实现呢?

  小丫:从科技礼堂出来,我就来到了江苏省委,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书记的办公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